培根式归纳及其争论
本文关键词:培根式归纳及其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培根式归纳作为一种科学方法通常被认为具有如下特点:1.以大量经验事实为基础;2.渐进式获得普遍性逐步上升的结论;3."忽视"观念、猜想或假说的作用。针对培根式归纳的这些特点,穆勒、耶芳斯和波普尔等人对其进行了批评,而惠威尔、内尔和莱欣巴赫等人则为之进行了辩护。讨论这一争论目的在于更为清楚地认识培根式归纳的特征、作用和局限。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培根 归纳 争论
【基金】:湖北大学青年项目“穆勒《论精神科学的逻辑》研究”(100-098211)
【分类号】:B812.3
【正文快照】: 一培根式归纳的基本思想科学方法的归纳主义理论在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那里得到了系统地发展,他对这一理论最著名的论述在其1620年出版的《新工具》(Novum Organum)一书中。在培根看来,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只会把建立在流行概念上的许多错误固定下来,并不能帮助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立;;略论培根的实践观[J];安徽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2 杜彬武;;洛克的二重经验论及其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凌斌;;现代性危机与政治实践:托克维尔的历史救赎[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刘华杰;“反科学”种种:一种语义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刘建军,刘雪峰;《鲁滨逊漂流记》艺术世界的象征意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明国;;试论人工自然的本质和创造及其规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8 吴家国;谈谈培根归纳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3年03期
9 彭国华;时间意识与现代性——一个哲学概念史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张晓芒;;逻辑是一把“斧子”——什么是逻辑学和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7 申仁洪;论教育科学:教育研究科学取向及其在中国的合理性建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9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纪婴儿300;;婴儿辞典[J];杂文选刊(中旬版);2008年07期
2 钟海琴;;玻耳兹曼对原子的辩护[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周玉洁;;争论和沉默[J];读者(原创版);2007年05期
4 李金泳;刘钢;;从培根的哲学批判看归纳法与演绎法的统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5 刘毅;;人格心理学各大取向之自由意志观辨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年08期
6 余再山;;《西洲曲》的考证及解读[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夏凡;;斯芬克斯之谜——解读俄罗斯文化中的“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8 刘羽;;诗可译非常译[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金泳;刘钢;;培根对旧哲学的批判[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10 胡文生;;论新世纪影视改编“是否忠于原著”争论的真伪[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扬;;柏拉图·培根·知识经济[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刘邦惠;;国内犯罪人格的研究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蔡守秋;;简评动物权利之争[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杨丽霞;刘铜华;牛洁;王志程;;代谢综合征:在争论中进展[A];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毕晋锋;;试述波普的科学哲学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颜华东;;试析王充关于归纳方法的思想成就[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7 张一枝;;《新工具》:探索的典范——培根科学研究思想管窥[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树君;;经济学中是否存在波普尔遗产?[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任晓明;;勃克斯归纳逻辑与科恩归纳逻辑之比较[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冯舒玲;王正伟会见李培根[N];宁夏日报;2009年
2 杜雯;彭培根当选联合国生态安全院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东风;肖培根院士的绿药情缘[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桑海荣;彭培根当选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N];西部时报;2008年
5 陈祖甲;培根话迷信[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记者 张小燕 任浩 通讯员 欧新梅 耿彬;他在为党“培根”[N];湖北日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马晓毅;大爱彭培根[N];光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林世钰;王老太状告“宜家”案引发两大争论[N];检察日报;2001年
9 知名杂文家 刘洪波;“根叔”不该是大学里的另类[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美国 “倒萨”争论在继续[N];人民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军民;培根《木林集》蠡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蒋真;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政治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高彬;猜测与反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4 吕菊;陶渊明文化形象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吕旭龙;论传统知识论的问题与困境[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冬青;从历史规律到历史趋势[D];吉林大学;2008年
7 钱之佳;科学与理性[D];吉林大学;2006年
8 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前沿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晓俊;科学实验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蔡宏伟;确定性的寻求[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战卫;在又不在——弗兰西斯·培根绘画图像释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汪浩;《培根论说文集》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四川大学;2004年
3 丛林;波普尔证伪主义方法论述评[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晶;培根教育思想研究:从知识论到教育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秀杰;论培根的《新大西岛》[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薛晴;1978-1984年我国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争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胡健男;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杨祖睿;波普尔归纳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李宏亮;“中国译界关于翻译学建设的争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贺业明;古典归纳逻辑的建立和发展[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培根式归纳及其争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51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