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现代逻辑视角下的“因三相”理论

发布时间:2017-09-17 00:03

  本文关键词:现代逻辑视角下的“因三相”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因三相 因明 逻辑


【摘要】:因三相表述的不是一类概念之间的关系,而是两类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因之第二相表达的是宗同品和因同品两个集合间的交叉和包含关系;因之第三相表达的是宗异品和因异品两个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因之第二相和第三相共同作用,才能保证因法包含于宗法之中。因三相是关于两类概念之间关系的非常精炼的表述,缺一不可。
【作者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关键词】因三相 因明 逻辑
【分类号】:B81-09
【正文快照】: “因三相”是陈那新因明(印度佛教逻辑)三支作法关于因的三条规则。准确把握其本来意义,是正确把握陈那因明体系和逻辑性质的关键。但是,自陈那因三相理论诞生以来,后学者对因三相的理解存在很多差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因明研究的扩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因明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姚南强;再论“因三相”——对郑伟宏《“因三相”正本清源》的几点质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黄志强;因三相二题[J];广西师院学报;1994年03期

3 沈剑英;;因明三论[J];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01期

4 林鸿伟;“因三相”、“九句因”及诸“过”与因明的实质[J];学术研究;2002年08期

5 阿旺旦增;关于九句因和因三相的逻辑问题探讨[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刚晓;;关于陈那论师的正量[J];法音;2009年11期

2 郑伟宏;再论“因三相”正本清源——兼答姚南强先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倪梁康;;从现象学角度看佛教因明中的遮诠问题[J];逻辑学研究;2008年01期

4 杨金萍;肖平;;印度因明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5期

5 黄志强;“因明研究”指误[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3期

6 姚南强;;关于因明“指误”的几点商榷[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王克喜;;简论佛教逻辑论式的性质[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张晓翔;;论新因明的宗过[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刚晓;藕益因明的得失例举[J];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04期

10 王克喜;;略论佛教逻辑论式的性质[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翔;;试论新因明的宗过[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克喜;;略论佛教逻辑论式的性质[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汤铭钧;陈那、法称因明的推理理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魏春春;船山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颖;从因、喻二支的变化看古因明向新因明的嬗变[D];燕山大学;2010年

2 石文甲;从形式逻辑角度看法称的《正理滴论》[D];燕山大学;2010年

3 苏友涛;从《正理门论》看陈那的因明体系[D];燕山大学;2010年

4 钢特木尔;《十善福白史册》的逻辑思维与佛教哲学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罗希;现量论音乐审美问题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6 张敏;古代汉传因明史述略论[D];燕山大学;2009年

7 孙婷;佛教量论因明的发展历史[D];贵州大学;2009年

8 袁宏禹;王恩洋唯识学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纯;由因明谱系看其思想演变[D];燕山大学;2010年

10 侯涛;汉传因明的因三相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文英;;印度逻辑史略(二)[J];江西师院学报;198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兴志;“当然逻辑”试探[J];江汉论坛;1983年08期

2 张双喜;谈因果逻辑范畴——兼与褚可邑同志商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麦考莱;丰华文;;逻辑的对象(续二)[J];思维与智慧;1988年03期

4 郑文辉;论语言的逻辑解析[J];广东社会科学;1992年03期

5 秦豪;毛泽东对我国逻辑学研究和普及的重要贡献[J];唯实;1992年02期

6 胡泽洪;二十世纪现代逻辑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03期

7 孙伟平;论逻辑思维的功能与局限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王习胜;强化运用操作 提高教学效果[J];思维与智慧;1994年06期

9 朝克;论逻辑的客观层次与主观层次[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10 李先q;语言逻辑与新世纪的逻辑教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路;;逻辑与形而上学[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戴宁东;;直言三段论规则证明[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耿琳;;逻辑自考试题质疑[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雨田;;逻辑要现代化还是要唯演绎主义化?——略评唯演绎主义[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沈剑英;;能立三论[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6 黄顺基;;知识创新不能没有逻辑[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苏越;;论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阿旺丹增;;陈那新因明的论式支分探究[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周云之;;“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10 沈剑英;;关于《“因”的三相可以缺一吗?》[A];因明新探——首届因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平;不能缺少人文逻辑[N];浙江日报;2004年

2 记者杨阳;专家呼吁共同抢救因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小宁;因明绝学,亟待抢救[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陈爱华;略论逻辑的真、善、美[N];光明日报;2004年

5 刘伟;因明学的因三相论和它的逻辑意义[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6 潘国霖;呼唤全社会关注逻辑、语言[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 熊明辉;逻辑与认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沈跃春;现代逻辑学及其发展趋势[N];人民日报;2004年

9 ;搞哲学的人应当有较高的逻辑修养[N];光明日报;2000年

10 马雷;传统逻辑研究要有创新思想[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春勇;20世纪中国的逻辑争辩与逻辑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国平;“真”的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马亮;论卡尔纳普的意义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宋赛花;梁启超的逻辑——方法论思想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居侠;逻辑语义视域中的真理[D];山西大学;2008年

4 张莉敏;悖论与数理逻辑的发展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5 侯占香;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与语言的渊源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宁莉娜;逻辑方法:在哲学的视野内[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夏梦;金岳霖逻辑与逻辑系统思想述评[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贺寿南;互动中的理性人的归纳推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贾国恒;卢卡西维茨多值逻辑及其与一些逻辑的比较[D];河南大学;2003年

10 张峻;金岳霖逻辑哲学思想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660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660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