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墨经《小

发布时间:2017-09-17 20:48

  本文关键词:墨经《小取》“一是而一非”语言表达的解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墨辩逻辑 一是而一非 侔式推理 语言分析


【摘要】:"辞"和"说"是墨辩逻辑中的两种重要思维形式。以说出故,以故立辞。"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即为侔式推理的产物。本文对《小取》中"一是而一非"这一逻辑论断的语言表述进行解构分析,研究发现在其中10个被认为是"侔"的例子中,有7个不属于侔式推理。这反映出墨辩推理过程的简单直观性,缺乏逻辑学应有的纯粹理性特征,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墨辩逻辑的实用功利性。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墨辩逻辑 一是而一非 侔式推理 语言分析
【分类号】:B81-092
【正文快照】: 在逻辑史的研究中,墨辩逻辑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经常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代表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以及印度的因明相提并论,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胡适和沈有鼎等,其中正是梁启超最先采用西方逻辑工具,据西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仲棠;“侔式推理”解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程仲棠;《墨经》的语言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梅德明;高文成;;命名理论的辩证观与实践观[J];外语学刊;2007年02期

4 曾祥云;20世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反思——拒斥“名辩逻辑”[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5 郭桥;西方逻辑的引入与《墨子》研究新范式——关于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04期

6 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下)——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7 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J];学术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德勇;论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沈跃春;冯友兰对“大全”悖论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郭淑新;神秘主义:一种哲学的“境界”和“方法”——论冯友兰对神秘主义的诠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谢树放;;试谈儒家之中、仁、和及三者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胡军;知识论与哲学——评熊十力对西方哲学中知识论的误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赵敦华;孔子的“仁”和苏格拉底的“德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徐通锵;思维方式与语法研究的方法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杜闻;论西方古代民事诉讼证明标准[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10 林杰;知识论传统与学术自由的合法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中原;;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A];逻辑教学·知识创新·素质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中原;;中西逻辑比较研究[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陈晓平;;冯友兰境界说的方法论评析[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逻辑——从冯友兰中西逻辑观看逻辑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世清;;“天人合一”与对称哲学——从冯友兰中西哲学观看中国哲学的发展方向[A];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暨冯友兰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四化;葛宇宁;;从对集合论悖论的剖析看制约逻辑的客体性[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苗天德;;王徵(1571—1644)——机械发明家,中西科技文化交流的先驱,中国历史上著书介绍西方力学的第一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赵敦华;;道德形而上学体系之内外[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9 郭齐家;储朝晖;;儒学与中国大学精神[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10 孙中原;;论中国逻辑[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3 王荣国;明清时代的海神信仰与经济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戚业国;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钟永平;华人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文化基础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军;试论韩非的帝王之术——韩非管理心理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东;《孟子字义疏证》发微[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4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敏;语言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雁飞;“大地的哲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白玲玲;清末民初上海市民的社会生活及社会观念变迁——兼谈大众文化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9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莫秀珍;王夫之的民族文化观[D];湖南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程仲棠;“侔式推理”解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志强;;先秦与古希腊语言观的递进轨迹对比[J];外语学刊;2006年01期

3 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J];学术研究;2002年06期

4 程仲棠;“墨辩逻辑学”解构(下)——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J];学术研究;2002年07期

5 霍桂桓;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哲学观概要[J];哲学研究;2005年01期

6 丁立群;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效应[J];哲学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华东;从“类”浅议墨辩逻辑的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2 颜华东;;试论墨辩逻辑的特点[J];甘肃理论学刊;1992年06期

3 孙金森;墨辩逻辑与亚里士多德逻辑 数学基础的比较研究[J];学术界;1988年06期

4 王力钢;墨辩逻辑的独特性[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温公颐;墨辩逻辑的唯物主义基础[J];哲学研究;1981年02期

6 程恺;从“杀盗非杀人”看正名思想[J];理论月刊;2004年05期

7 胡毅敏;试述墨辩逻辑谬误理论[J];求实;2004年S3期

8 张晓光;墨辩逻辑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9 谭元昌;;论墨家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曾昭式;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及其反思[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年

2 张皓;中国近代逻辑科学的发展及影响[D];河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71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71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