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实践中认知规范的历史性——评哈金的科学推理风格理论
本文关键词:探索科学实践中认知规范的历史性——评哈金的科学推理风格理论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推理风格 认知规范 历史知识论 相对主义
【摘要】:哈金的科学推理风格理论是历史知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最近,马丁.库什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哈金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批评。这些批评认为,哈金的理论无法避免内在主义编史学和极端相对主义的结论,它是建立在不恰当的论据之上的。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科学推理风格 认知规范 历史知识论 相对主义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X022)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分类号】:B81
【正文快照】: 伊恩·哈金(Ian Hacking)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科学推理风格理论。他的工作以科学真理及其客观性的历史性为研究对象,时至今日已成为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和历史知识论的一个研究典范。〔1〕〔2〕〔3〕科学真理是指不依赖于主观态度的外延性真理(extensional trut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大尉;高璐;;“强纲领”理论是“反科学”的滥觞吗?[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李洪强;成素梅;;论科学修辞语境中的辩证理性[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4期
3 张留华;;伽达默尔的“理性”与“科学”[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4 王泽龙,王晓红;诡辩剖论[J];克山师专学报;1997年01期
5 李瑾;“哲学里面”和“哲学后面”的对话——简论普特南对罗蒂的批评及罗蒂的回应[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江天骥;李涤非;;相对主义的问题[J];世界哲学;2007年02期
7 刘鹏;;客观性概念的历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6期
8 潘水萍;;“文化相对主义”与“多元化的态度”——多维视角下的“比较诗学”探究[J];天中学刊;2010年06期
9 尤洋;;认识语境与知识的客观性[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1年01期
10 I.哈金;武德俊;;评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修订本)和《告R%理性》[J];世界哲学;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春兰;;库恩哲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冬生;;以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看待学科交叉[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3 何华青;;论劳斯的实践实在论[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4 李家莲;;道德的超自然性与社会公德的建立[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孙思;;科学知识社会学相对主义知识观批判[A];第二届分析哲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6 余章宝;;经济学理论的经验论哲学基础[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石建和;张泉;;构建建筑师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一种类型学的解决方案[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9 卢艳君;;对默顿科学社会学未来发展走向的思考[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孙晓平;;科学探究应关注学生思维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刚 江苏工业大学;相对主义研究的新视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王鹏;科学实践是检验好钙的唯一标准[N];科技日报;2000年
3 段伟文;论技术化科学的哲学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邓艳霞 沈桂才;科学实践 奇葩竞放[N];中国妇女报;2002年
5 ;文化相对主义是毒药还是解毒剂(下)[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张凤岐;关于“定见”的一些见解[N];电脑商报;2007年
7 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局长 张捷;在没有出路的时候找到出路[N];宁夏日报;2008年
8 ;文化相对主义是毒药还是解毒剂(上)[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吴长青;重申文学批评的启蒙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10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隽;超越相对主义[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郭明哲;行动者网络理论(ANT)[D];复旦大学;2008年
3 田小飞;自然主义科学哲学及其规范性[D];清华大学;2008年
4 孟强;从表象到介入[D];浙江大学;2006年
5 毕文胜;科学说明相关性问题及其解答[D];厦门大学;2007年
6 陈群;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反思困境及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常春兰;科学哲学中的相对主义及其超越[D];复旦大学;2006年
9 刘伟;超越相对主义科学观的探索和趋势[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周保彬;海因里希·沃尔夫林艺术风格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恒杰;认知相对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董文萍;对西方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之基础的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邢卓岩;论科学实践[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陈洪超;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D];吉林大学;2010年
5 曾宪文;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游戏精神[D];西南大学;2007年
6 蔡贤浩;解读爱丁堡学派的科学知识社会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艳;卡林·诺尔—塞蒂娜的科学文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韩华;一束生长于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土壤上的带刺玫瑰[D];山东大学;2005年
9 闫爱华;论文学阐释的限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冬莲;论文化影响因素在科学理论评价中的作用[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2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87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