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逻辑论文 >

吴家国先生逻辑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5:02

  本文关键词:吴家国先生逻辑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普通逻辑 普通逻辑现代化 50—60年代逻辑大讨论


【摘要】:吴家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他曾参编以及主编过很多逻辑学的教材和逻辑应用方面的著作,在普通逻辑和应用逻辑研究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的作用。 吴家国先生在“文革”以前,对逻辑学有初步的认识,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之后,他对形式逻辑、归纳法、辩证逻辑、逻辑应用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改革开放以后,吴家国先生提出了如何实现普通逻辑现代化的问题,构造了普通逻辑的新体系,并且对普通逻辑中几个主要理论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吴家国先生对普通逻辑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主张普通逻辑的改革应是全面的、适度的。 所谓“全面”,是指既包括演绎部分(这是主要的)又包括归纳部分,因此,不能认为普通逻辑现代化仅仅是引进数理逻辑的内容,还应当引进概率逻辑的内容。所谓“适度”,就是在引进现代逻辑时要有所选择,只引进那些和普通逻辑有联系,对科学地解释传统逻辑有意义的东西,而不是引进的越多越好,更不是用现代逻辑取代传统逻辑。具体地说,传统逻辑的精华要保留下来,以此作为普通逻辑的基础,引进集合运算、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的初步知识,其中以自然推理为限;以现代逻辑的思想为依据,安排普通逻辑的体系结构,把推理确立为普通逻辑体系的中心,使命题和推理相联系,先讲命题逻辑,然后讲谓词逻辑,先讲传统逻辑,然后讲现代逻辑,先讲命题,紧接着讲推理;普通逻辑改革的结果应是以现代化逻辑的思想为依据的,既保留传统逻辑的精华,又适当引进了现代逻辑的成果,并使二者尽可能联系起来的崭新的现代普通逻辑。 本文试对吴家国先生的逻辑研究进行探讨,大体分为三个部分:一、吴家国先生对普通逻辑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二、吴家国先生对普通逻辑改革的研究;三、吴家国先生对50—60年代逻辑大讨论的研究。其中,第一章主要涉及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虚概念,以及概念、判断、推理研究中几个争议问题;第二章主要涉及普通逻辑术语的规范化,普通逻辑改革和现代化以及建立新的体系的问题。第三章主要涉及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形式逻辑的修正、改革和发展,以及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
【关键词】:普通逻辑 普通逻辑现代化 50—60年代逻辑大讨论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B81-0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1
  • 一、 吴家国先生对普通逻辑基本问题的研究11-23
  • (一)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1-14
  • 1、 认识与思维11-12
  • 2、 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12-14
  • (二) 虚概念14-18
  • 1、 虚概念的本质14-15
  • 2、 虚概念反映什么15-16
  • 3、 虚概念有没有内涵和外延16-18
  • (三) 概念、判断、推理中的几个争议问题18-23
  • 1、 什么是概念18-19
  • 2、 关于特称判断的逻辑涵义19-20
  • 3、 肯定判断的宾词是否周延20-21
  • 4、 何谓“推理有逻辑性”21-23
  • 二、 吴家国先生对普通逻辑改革的研究23-31
  • (一) 普通逻辑术语的规范化23-24
  • (二) 普通逻辑的改革和现代化24-31
  • 1、 “普通逻辑”和普通逻辑“改革”的含义24-26
  • 2、 实现逻辑知识的更新是实现普通逻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6-27
  • 3、 逐步调整和改革逻辑体系的结构27-31
  • 三、 吴家国先生对 50—60 年代逻辑大讨论的研究31-37
  • (一) 形式逻辑的对象和作用31-33
  • 1、 形式逻辑的对象31-32
  • 2、 形式逻辑是不是认识的方法32-33
  • (二) 形式逻辑的修正、改造和发展33-34
  • (三)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关系34-37
  • 1、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34
  • 2、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否是同一系列科学34-35
  • 3、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根本区别35-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0-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佩;论虚概念[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彭漪涟;;简论虚概念[J];江汉论坛;1981年06期

3 吴家国;关于三段论规则的反思[J];中州学刊;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905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05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e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