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逻辑在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
本文关键词:论认知逻辑在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
【摘要】:作为认知科学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成果,认知逻辑也是逻辑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哲学、计算机科学、博弈论以及其他领域中,人们广泛使用认知逻辑对主体的知识和无知状态进行刻画。认知逻辑作为刻画各种主体认知过程的工具,其重要性日益显著。这促使我们对认知逻辑进行反思:认知逻辑对于主体认知过程的刻画是否可靠、全面? 本文是在已有的对认知逻辑的反思研究基础上,对认知逻辑在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存在的困境,进行研究总结和推进。本文的前三个章节分别指出,认知逻辑在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存在着三个困境: (1)语义学困境。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认知逻辑在标准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困境。建立在标准的可能世界语义学上的认知逻辑系统对其基础概念定义如“知识”和“真”在认识论的研究中存在争议,认知逻辑的语义学基础并不牢固。对认知逻辑和认识论的研究呈现出各行其是的特点。 (2)公理选择困境。第二章介绍了认知逻辑在刻画主体认知能力的困境。认知逻辑系统选择的公理决定了主体在该系统内的认知能力,但是却产生了如逻辑全能问题、KK论题、甚至一些悖论。如何刻画主体的实际认知能力成为认知逻辑学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计算机领域的发展也给这一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变化。 (3)自然语言转化困境。第三章介绍了认知逻辑下自然语言向形式语言转化困境。自然语言在语形和语用两个方面存在转化为形式语言的困难。且当在自然语言中存在多个认知算子共同存在作用的情况时,认知逻辑形式系统不能进行有效转化和处理。 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通过非形式化、非演绎的方法对认知逻辑进行研究是一个可能的研究方向。同时勾勒出公理化真理论、动态认知逻辑与博弈论研究作为认知逻辑研究方向的意义。 本文对认知逻辑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的困境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包括语义、公理、和元语言——对象语言等层面。国内对于认知逻辑刻画实际认知过程的困境的研究多是一鳞半爪,缺乏专门从困境和出路这一视角进行的探索。本文在这个意义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认知逻辑 知识 认知过程 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1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3
- 第1章 认知逻辑的语义学困境13-22
- 1.1 经典逻辑逻辑系统KB概述13-15
- 1.2 知识问题15-19
- 1.2.1 什么是知识?15-16
- 1.2.2 错误的知识是否可能16-19
- 1.3 知识、常识与信念的更新19-22
- 第2章 认知逻辑的公理选择困境22-34
- 2.1 逻辑全能问题23-29
- 2.1.1 逻辑全能问题概述23-25
- 2.1.2 逻辑全能解决方案25-29
- 2.2 主体的反省能力问题29-32
- 2.3 作为主体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32-34
- 第3章 认知逻辑的自然语言转化困境34-40
- 3.1 自然语言向形式语言的转化34-35
- 3.2 形式语言在分析自然语言时的问题35-38
- 3.3 认知算子刻画问题38-40
- 第4章 认知逻辑研究出路40-45
- 4.1 认知逻辑的发展特征40-42
- 4.1.1 认知逻辑从回归自然语言出发且基于经验40-41
- 4.1.2 认知逻辑的非形式化和非演绎特征41-42
- 4.2 认知逻辑发展的两种出路42-45
- 4.2.1 公理化真理论42-43
- 4.2.2 动态转向与主体博弈43-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左立;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南开学报;2003年06期
2 J.范·本特姆;刘奋荣;;认知逻辑与认识论之研究现状[J];世界哲学;2006年06期
3 李小五;何纯秀;;一个刻画理解的认知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刘奋荣;;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动态认知逻辑的研究[J];世界哲学;2010年03期
5 汪文甫;认知逻辑与社会发展[J];探求;2002年04期
6 许涤非;自信性认知逻辑[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夏妍,张敏强;认知逻辑研究概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张君;;认知逻辑和知识论:可能的融通[J];哲学研究;2007年04期
9 约翰·范本特姆;;在动态认知逻辑中融合观察与内省(英文)[J];逻辑学研究;2008年01期
10 廖德明;;动态认知逻辑:变化中的认知推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建军;;逻辑全能问题与动态认知逻辑[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2 郭美云;;一般群体知识的多主体认知逻辑[A];2005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5年
3 刘奋荣;;外界信息如何改变我们的知识、信念和偏好?[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夏妍;张敏强;;认知逻辑研究概观[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郭美云;;“和积之谜”的动态认知逻辑分析[A];2007年全国现代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学立;董英东;;我国概率动态认知逻辑研究简况[A];第一次南开逻辑学专业学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唐晓嘉;陈树文;;认知逻辑的几个语义问题分析[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熊立文;;用认知逻辑刻画简单枚举法[A];2001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1年
9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美云;带有群体知识的动态认知逻辑[D];北京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轶;认知逻辑的动态化理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刘珂;动态认知逻辑发展初探[D];河南大学;2008年
3 熊尚聪;论认知逻辑在刻画实际认知过程中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4 程莉;概率动态认知逻辑初探[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3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ljx/97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