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要务

发布时间:2017-10-10 05:04

  本文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要务


  更多相关文章: 改善民生 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


【摘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它关涉到一个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呈正相关。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不仅要在执政理念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而且要在实践上把发展民主、保障民权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切入点,把协调民利、实现和谐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难点,把紧抓科学发展、增强国力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点,并作为当下的现实任务,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和推进民生的改善,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永续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基地;
【关键词】改善民生 执政基础 中国共产党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问题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研究”(09BDJ015)
【分类号】:D25;D61
【正文快照】: 恩格斯曾指出:“国家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1]523在现阶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是国家或政权维系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海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历史通途[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2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年01期

3 董建萍;;民生问题折射政治——民生问题理论研讨会综述[J];资料通讯;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7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郑文瑜;试论学分制条件下如何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春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中国道路——以中国与拉美改革道路的选择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王锐;;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志敏;;新中国走向世界的历程和经验[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桓;;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2 李清源;凝聚群众力量 巩固执政基础[J];青海学刊;2003年06期

3 朱小玲;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理论创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01期

4 张湘林;夯实基层党组织这个执政基础[J];中国石化;2004年11期

5 樊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12期

6 王志刚,吴建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基础的发展趋势及其巩固[J];兰州学刊;2005年03期

7 潘泽林;党务公开:发展党内民主的理论和制度创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8 彭心安;社会阶层分化对党的执政基础的影响[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9 黄飚;做好群众工作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J];学术论坛;2005年08期

10 邓名载,李琼佳;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少雄;;平实的笔触 心灵的震撼——从吴富让事迹宣传看党报的亮点与党的执政基础(党建评论)[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海林;;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建党执政基础[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3 包心鉴;;论强固党的执政基础[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4 罗洪;;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多元均势阶层结构”建构分析——巩固我党执政的原始阶级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5 陈清华;;构建和谐社会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6 王先俊;胡倩燕;;建国初期党巩固执政基础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丁俊萍;宋俭;;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拓新[A];世界政党发展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路平;;巩固和扩大党在民间组织中的执政基础[A];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C];2009年

9 周海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努力提高县市委执政能力[A];“创新领导科学 增强执政能力”座谈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宋协娜;;弘扬沂蒙精神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发奋 张国庆 周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N];北海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罗帮义;太平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N];大理日报(汉);2008年

3 本报记者 周崇;建好第三批村级阵地 进一步夯实执政基础[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刘超 赵彬宏;内黄县“四个创新”夯实执政基础[N];安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许杰;夯实农村执政基础[N];烟台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婧;夯实执政基础 凝聚党心民心[N];雅安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霞;抓实基层党建 打牢执政基础[N];张掖日报;2009年

8 记者 程茂林;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N];嘉兴日报;2010年

9 新闻所 尹韵公;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巩固和强化执政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徐有芳;夯实执政基础 巩固执政地位[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郝首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刘曼抒;社会阶层分化与工农联盟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永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谢进;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公共财政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禹海霞;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改革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于延晓;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吴毅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实取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沈远新;国外执政党代表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吴超;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秋;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振;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冯波;论新世纪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拓展[D];武汉大学;2004年

4 王广辉;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础的策略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叶茂泉;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王延鹏;新时期增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问题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戴冰;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看高校学生党建[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宇亮;社会转型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振光;论二战后西欧社会党执政基础的转换[D];河南大学;2007年

10 李津津;加强城市社区党建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04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04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