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漩涡中的正义能指——关于“塔克尔—伍德命题”的若干断想

发布时间:2017-10-13 04:08

  本文关键词:历史漩涡中的正义能指——关于“塔克尔—伍德命题”的若干断想


  更多相关文章: 正义 道德 历史 法权 生产方式


【摘要】:马克思一边对资本主义发动激烈的批判,一边对自己时代的种种正义言说给予冷嘲热讽,这种独特的姿态既给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蒙上一层暧昧的色彩,同时也给人们反思"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留下了充分的余地。在英美学界,塔克尔第一个描绘了"反对正义的马克思"的思想形象,而伍德则追随塔克尔,就马克思的"正义批判"提出了更加繁富而细密的论证,布坎南把塔克尔和伍德的这种观点称之为"塔克尔—伍德命题"。本文力图从起源处展示"反对正义的马克思"的思想原像并对英美学界的此一论辩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希望能够真正廓清正义概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原始位置并进而通达研究正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境域。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国外思潮国家创新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国主义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
【关键词】正义 道德 历史 法权 生产方式
【基金】: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上海市重点学科[B103]的资助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把马克思与正义问题“链接”起来,既容易又困难。之所以说容易,可能首先是因为,在人们素朴的直觉中,一个为了普天之下遭受剥削与压迫的劳动者而呐喊而战斗的人,他所从事的事业本身就是一项“正义的事业”。当然,一个为正义而战的斗士肯定具有正义感,却并不一定非得拥有一种正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军;良法何在?——论法治的价值基础[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2 梁晓俭;实践理性:一种法学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究[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3 朱虎;;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法学、立法以及方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4 潘发勤;纯洁教育及其基本理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0期

5 赵万一;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6 熊进军,蒋卫;新旧刑事学派刑罚观的对立[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7 王志远;犯罪观的认识论考察[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8 杨政德;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浅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邱兴隆;从复仇到该当——报应刑的生命路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桑本谦;强奸何以为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董淑君;刑罚的要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张长红;刑事责任基本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吴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8 王卫东;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德治国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守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人本管理模式的哲学思考[D];郑州大学;2000年

2 高健;康德的启蒙思想及其对德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周红阳;刑法和人性:西方思想的批判性阅读[D];湘潭大学;2001年

4 姜涛;侦查程序地位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孟利民;取得时效制度存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张焱;论对格式合同进行限制的理论根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黄裙;物权法定主义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王秀卫;经济法公平论[D];湘潭大学;2002年

9 张海峰;妨害婚姻家庭犯罪论纲[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韩光明;意思表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兰;;马克思主义“和谐人格”的哲学诠释[J];学术研究;2011年05期

2 汤爽;;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J];传承;2011年15期

3 张健健;付保明;;《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平等观探析[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国栋;吴家华;;西方公平理论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作用[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隽;“公共理性与和谐社会”研讨会综述[N];光明日报;2007年

2 郑必坚;党的先进性与党性的关系[N];北京日报;2000年

3 綦玉帅;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余华嵘;道德素质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条件[N];解放军报;2002年

5 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国家创新基地 执笔:邹诗鹏 安邦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国外马克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涂良川;论马克思的正义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峰;正义的张力:马克思正义理论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查芳灵;论马克思的社会正义理论及其现代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吕娜;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大学;2007年

4 兰浩;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湘潭大学;2007年

5 蔡巧良;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的比较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赵世龙;马克思的正义观初探[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坤;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社会正义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高艳琼;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浅探[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9 南春燕;马克思主义政治正义观[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10 裴立媛;马克思的正义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22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22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