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人民性的话语起源与行动逻辑

发布时间:2017-10-13 12:41

  本文关键词:党性、人民性的话语起源与行动逻辑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党性 人民性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党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频频使用的重要术语。最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是在政治话语的层面上使用党性与人民性的。中国共产党在1947年第一次提出了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论"。"统一论"的提出及其践行深刻改造了党性、人民性的话语属性,将其由政治话语改造为政治议题,也就赋予党性、人民性相统一的行动逻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来观察,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主要发生于两个层面:一是中国革命的宏观层面,二是新闻宣传的微观层面。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性 人民性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史研究(1921-1978)”(10YJC810024)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2SG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党性、人民性最早见诸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笔下。最初,党性与人民性都是作为政治话语来使用的——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抑或列宁都没有对党性、人民性做出过明确的概念界定,且党性、人民性的指称对象很不一致。1947年,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了党性、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江;一个完全不应该隐讳的浅显真理——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吗?[J];学术界;2004年01期

2 韩辛茹;;党报的力量来自读者——以当年《新华日报》的实践为例看党报的作用[J];中国报业;2006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含平;;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邓颖芝;;近代传教士岭南办报与中国报刊的近代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朱家梅;李静雅;;20世纪90年代以来胡乔木中共历史研究述评[J];北京党史;2010年04期

4 岳升阳,林玉军;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5 刘丕钰;刘少奇论报刊宣传的艺术和方法[J];编辑学刊;1999年05期

6 余望;;成舍我的办报策略[J];中国编辑;2006年03期

7 罗宁辉;;从画报生态位变化的历史轨迹探索画报发展规律[J];编辑之友;2008年04期

8 焦中栋;;“编辑”“出版”最早出现时间新考[J];编辑之友;2009年10期

9 杨晓峰;;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编辑权”的效力[J];编辑之友;2011年11期

10 江凌;;中国近代新闻史研究及其研究趋势分析[J];今传媒;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小燕;;试论外国人在华新闻媒介生存环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运作机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3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堂;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工作者教育研究(1937-1949)[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石力月;从分营到融合:历史视野中的公共性[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红军;鲁迅文学经典与现代传媒的关系[D];辽宁大学;2011年

7 牟邵义;明代东北亚地区陆路信息传播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员怒华;“四大副刊”与五四新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陶志峰;中国报业规制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昆励;论洪仁s曅挛潘枷隱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向静;抗战新闻漫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孝武;《安徽白话报》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常贵环;林乐知与《上海新报》[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夜;抗战胜利后民间报人的政治倾向与媒介生态环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爽;《盛京时报》对东北地区灾荒救济的报道(1906-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8 叶彤;“九一八事变”前后《盛京时报》的言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孟莉莉;伪满洲国时期《盛京时报》、《新满洲》的鄂伦春族报道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娜;我国体育专业报纸内容形态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小平与《新华日报》[J];四川统一战线;2004年08期

2 杜黔;舆论阵地:《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七[J];当代贵州;2005年19期

3 余时亮;;怀念在《新华日报》工作的日子[J];红岩春秋;2006年03期

4 陈野苹;;《新华日报》被封亲历记[J];红岩春秋;2006年06期

5 雷勃;;小平同志关怀《新华日报》[J];红岩春秋;2007年02期

6 邓静;;《新华日报》在文艺统战中的多重身份[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7 李艳娜;;《新华日报》报道的武汉“七·七”献金爱国运动[J];党史纵横;2011年03期

8 梁忠翠;马玉林;;重庆《新华日报》中的中共高层形象宣传探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梁忠翠;马玉林;;《新华日报》与中共高层形象塑造[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10 渝文;;浴血硝烟中的骡背上报馆——抗战时期华北《新华日报》悲壮史[J];红岩春秋;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孙倩;;简述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2 贺锋;;周恩来领导《新华日报》二三事[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刘宗武;;董必武与武汉时期的《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4 周岩;;皖南事变的真相是怎样大白于天下的——追记70年前“重庆”《新华日报》的一次反新闻检查与封锁斗争[A];铁流2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70周年、缅怀皖南事变死难烈士[C];2012年

5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新四军与抗日战争——纪念新四军成立60周年论文集[C];1997年

6 雷河清;孙少衡;;李先念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熊红霞;;从《楚光日报》到《新华日报》——董必武在汉口三次办报的革命实践回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8 余碧定;;“争民主奋斗到底”——《民主的儿童节》解读[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桂峰;《新华日报》全部交邮政投递[N];中国邮政报;2006年

2 刘立群;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印纸来源揭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3 刘汉承;《新华日报》太行版[N];中国商报;2006年

4 沈峥嵘邋陆峰;媒企合作,串起共赢的“红线”[N];新华日报;2008年

5 赵仲达;《新华日报》:一个抗日方面军 [N];中国商报;2002年

6 记者 王薇 杨波;《新华日报》旧址开抄手店 网友:要是失火文物就完了[N];重庆商报;2009年

7 姜静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中共第一份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姜静 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中共第一份全国性党报《新华日报》(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李贞刚;毛泽东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刊头[N];中国档案报;2005年

10 ;革命“灯塔”—— 新华日报[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永恒;媒体的力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保君;《新华日报》视野下的战时难民问题[D];西南大学;2009年

2 黄桂花;《新华日报》之《团结》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要伟;《新华日报》视野下的后方工业[D];西南大学;2010年

4 马娟;《新华日报》对国统区舆论的建构和消解[D];安徽大学;2010年

5 姜宁;《新华日报》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吉林大学;2005年

6 奚冬梅;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反法西斯宣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毛婷婷;“使用与满足”:浅析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受众影响[D];重庆大学;2012年

8 宋代花;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国际局势研判分析的历史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费富玲;《新华日报》社论的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肖达夫;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宣传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4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24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3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