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双重逻辑——从苏联东欧理论家的论证路径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7-10-13 16:4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双重逻辑——从苏联东欧理论家的论证路径说开去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未来理想社会 科学的客观性 实践的能动性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苏联和东欧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对立性"阐释无疑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中持续出现的"分裂式"解读的典型案例。苏联学者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的客观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已然建成的苏联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及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然性;与之相对,东欧学者则极力澄明历史唯物主义之实践的能动性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实现的可能性;这两种论证皆由于逻辑上的单维度性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客观性与实践的能动性之双重逻辑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路线。苏联和东欧学者的理论失足表明,只有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双重逻辑之整体,才有可能真正切中马克思论证未来理想社会的方式。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马克思 未来理想社会 科学的客观性 实践的能动性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外学者历史唯物主义观的理解史研究”(11AZX00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东唯物史观的发展逻辑研究”(13CZX014) 2014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毛泽东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基本经验研究”(14YBA04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一生围绕之旋转的中心轴无疑在于论证未来理想社会,其中,关于每个人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其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内涵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此种内在关联表明,合理理解马克思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论证方式,必须立足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本质的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庆伟;;论未来理想社会的可能路径——一种宏观勾勒[J];学理论;2010年22期

2 杨兆山;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新人的基本思想──读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论》等经典著作[J];齐齐哈尔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3 刘芳;;论马克思社会理想实现的现实可能性[J];东岳论丛;2009年05期

4 彭立威;;马克思人格观的生态蕴含[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04期

5 梅哲;;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06期

6 陈兴涛;;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发展思想[J];资料通讯;2002年06期

7 张桂珍;;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制度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12期

8 晓晨;;“蛮干的超出,空想的超出”——共产主义运动启示录之二[J];昨天·今天·明天(福建党史月刊);1993年03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锐生;王军;;现代企业与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杨彦华;透过中山路可窥未来理想社会[N];中山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利荣;休闲的本质及其历史实现形式[D];东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25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25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3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