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18 20:33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概念的超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感性对象性 感性需要 生存论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马克思是否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仍然存在着争议。廓清该问题不仅有利于把握早期马克思的思想脉络,而且有利于界定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虽然马克思认同费尔巴哈把感性作为新哲学起点的做法,但是他从同样的起点出发,走上一条完全不同于费尔巴哈的道路。他们的分歧点最初体现在如何保证感性之普遍必然性的问题上。针对这个难题,费尔巴哈重新求助于宗教,以理性、意志和情感的无限性来保证感性的无限性;与费尔巴哈相反,马克思把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从而在现实历史中找到了感性之内在必然性,即人的生命的完整性和自我实现的无限性。同时,马克思基于人的现实生存重释了感性范畴,从而实现了哲学生存论的转向。由于马克思基于生存论的维度来理解感性范畴,所以,从感性范畴推论出的"异化劳动""类本质"以及"复归"等范畴已然完全异于费尔巴哈。总之,马克思不仅在哲学出发点的界定上就已经与费尔巴哈产生了分歧,而且他站在哲学生存论的高度上,最终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超越。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感性对象性 感性需要 生存论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自《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问世以来,它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于如何评定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关系,即马克思是否是一个费尔巴哈主义者,依旧存在分歧。这个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如何界定马克思哲学的本质,即其本质是作为一个一以贯之的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泽临;;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费尔巴哈的批判[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2 许逸颖;;浅析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2年32期

3 唐道能 ,彭崇谷;早期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在人的学说上的对立[J];湖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S1期

4 董仲其;早期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学说态度的演变(1841年底—1844年8月)[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3期

5 舒永生;二十年来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0年02期

6 郑又成;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读《费尔巴哈论》[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李卫红;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批判的实质[J];江汉论坛;2003年03期

8 王昌英;费尔巴哈的桥梁作用——读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王宏兴;恩格斯与《费尔巴哈论》[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舒永生;;从类到社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究竟在哪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涂途;;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费尔巴哈影响[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别梯·H.费尔发克斯,86岁 使年轻人有所差别[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衡彩霞;;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田改伟;;第十讲 《费尔巴哈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5 刘邦凡;;核心语词分析法与哲学研究选题——以“费尔巴哈”为例[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天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昌义;从神学院走出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N];中国国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娜;费尔普斯的后诺奖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陈经男;圣费尔明节的狂欢204小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4 杜文杰;塔费尔重拳惊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4年

5 孔迪/编译;保罗·费尔曼 不肯分权的锐步灵魂[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娜;诺奖得主中国履新 费尔普斯组建中国民间智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徐勇;能用MP3听音乐,得感谢他的研究[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8 淑云;“埃及艳后”雕像藏有第二张脸?[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袁原;阿根廷第一夫人竞选总统,胜算很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王胡;比利时作家放弃小说奖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云阁;实践观点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长虹;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4 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

5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金萍;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杰;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张茜;20世纪费尔岛针织的研究与设计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3 叶仲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5年

4 胡海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批判及超越[D];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向;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贾学铃;费尔岛针织图案在床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任建玲;马克思“实践的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刘翠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雷勇;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金齐;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57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7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4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