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19 04:5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现实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贫富差距 马克思主义 权利平等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摘要】: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城乡居民的贫富差距趋于扩大。本文围绕社会主义平等问题,从平等的含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结果平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长久有效地保障社会平等的思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平等理论的指导作用,借鉴国外平等理论中有价值的成分与经验,形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体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和经济诸方面的平等。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贫富差距 马克思主义 权利平等 机会平等 结果平等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价值标准,平等的实际状况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民主化程度。自从私有制形成和阶级出现后,平等问题就成为人类社会一个严肃的论题。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①思想到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②的政纲,从卢梭的天赋人权理论到罗尔斯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鹏鸣;试论康有为的大同理想[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2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3 汤奇学;晚清政治思想超前发展述论[J];安徽史学;2004年01期

4 常洪波;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5 孙强;;被迫接受、抵制与消解——关于国民性的多重实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左玉河;孙中山的“德治”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魏晓文,季相林;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8 曾长秋;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9 肖纪美;简论“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10 邓庆伟;试论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公务员考试制度[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庄汉;;依法行政与政治文明[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3 黄铮;;孙中山关于发展广西经济的思想主张[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周时英;;孙中山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经济建设思想——重读《实业计划》[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勤德;;略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大钧;李大宏;;辛亥革命与孙中山政党政治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孙庆平;;孙中山“融贯”中西文化的思想[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8 周建华;;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与孙中山晚年思想的转变[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滕世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的利益表达[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少晖;;新合作主义:中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整合的目标模式[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2 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田守业;国民党改组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江燕;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凝聚力[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王合群;浙江“二五减租”研究(1927—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建雄;孙中山经济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尹小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改造的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铁芳;生命与教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传统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书有;传统与转型:村落宗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韦乡逢;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家庭教育责任转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素蓉;试论邓小平的主权思想及其世纪挑战[D];苏州大学;2001年

5 甄红菊;中国反对封建主义评析(近代以来)[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厉有国;中国国民党三次失去政权原因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管新华;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民主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徐倩影;孙中山与邓小平文化观之比较[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安新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前后的妇女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胡兆君;近代中国“国货”思潮及其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录;;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党的执政安全[J];学习论坛;2006年11期

2 刘建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J];探索;2005年01期

3 梅友松;;和谐社会需要贫富和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国安;;论缩小贫富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月刊;2006年S1期

5 梁志明;浅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6 韩铁军;傅黎宏;赵妍妍;;协调社会经济利益关系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中心环节[J];行政与法;2006年06期

7 朱秀茹;;用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科学认识当前的贫富差距[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徐文军;;试论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郭英敏;王景伟;;基于马克思主义平等观视角的社会贫富差距分析[J];学理论;2009年13期

10 周荣;全面把握邓小平的富民思想与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J];理论探索;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廷述;;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工农是关键[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海松;;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何建萍;;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韩承鹏;;执政党整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引擎[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言明;;邓小平两手抓战略之探讨[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6 温书进;成养信;;两极分化趋势与和谐社会目标矛盾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郑兴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何刚;;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四大关系[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鲍宗豪;;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新境界[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王永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燕春;重温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N];安徽日报;2004年

2 李柯勇、张景勇;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应当如何作为[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吕宁思;和谐社会与人类文明成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中共遵义市委党校副教授 凌一;从执政兴国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民生问题[N];遵义日报;2008年

5 丁元竹;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核心机制[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6 本报评论员;以民生为先构建和谐社会[N];消费日报;2006年

7 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育中心 孙亚萍;浅谈社会公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N];安徽经济报;2007年

8 卢科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关注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N];中国审计报;2006年

9 沈宝祥;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N];学习时报;2006年

10 唐爱玲;维护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N];咸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小明;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经济公正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秀青;贫富差距悬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张亚静;构建和谐社会与消除经济歧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鲁科杰;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视角下的和谐社会构建[D];西北大学;2008年

4 刘淑霞;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远伟;试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郑州大学;2006年

6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冬京;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8 禹建萍;邓小平理论与转型期的利益群体分化[D];郑州大学;2003年

9 陈俊江;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张正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91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91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