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界定《〈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17-10-19 06:10

  本文关键词:正确界定《〈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的历史地位


  更多相关文章: “柯瓦列夫斯基笔记” 历史地位 原始社会 文明起源


【摘要】:我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晚年对俄国著名学者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所作的读书笔记,与《印度史编年稿》、《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一书摘要》、《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文本是一个有机的"思想整体",构成一个"文本系列",笔记在其中居于首要地位,此"文本系列"是以它为原始核心部分发展起来的。此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本来面目,是对马克思晚年文本及其关系的曲解、误读。实际上,笔记与探索"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不能归为一类文献,它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理论兴趣、思想主旨,这就是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它与《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一书摘要》一样,都从属于以《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为核心部分、以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为主题的马克思"人类学笔记"这一思想整体。二者在其中均作为《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的重要辅助性笔记。除《印度史编年稿》外,上述"文本系列"中的其他文本对笔记并无从属关系,也不是以它为原始核心"发展起来"的。就其历史地位而言,笔记不宜定位为所谓"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讨‘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而应定位为"晚年马克思探索‘原始社会、文明起源问题’的重要文献"。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柯瓦列夫斯基笔记” 历史地位 原始社会 文明起源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年马克思五个重要笔记新探讨”[项目编号:11CZX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 晚年马克思曾于1879—1880年对俄国人类学家柯瓦列夫斯基的名著《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以下简称《公社土地占 有制》),写下详细的读书笔记(以下简称为“柯瓦列夫斯基笔记”或“笔记”),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马克思著作称之为“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叔明;;马克思晚年的探索[J];福建学刊;1988年01期

2 汪连兴;挟科学以并举 乘时代而高翔——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启示[J];铁道师院学报;1988年Z1期

3 张奎良;;界定封建制:马克思廓清多维历史走向的最后努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年02期

4 冯天瑜;;马克思的封建观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6期

5 刘明如;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探微[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年05期

6 公丕祥;;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法律思想初探[J];法学研究;1992年01期

7 臧峰宇;;人类学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03期

8 张奎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人文杂志;1992年04期

9 江丹林;当代世界对晚年马克思研究的新视野[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04期

10 冯天瑜;;重新认识马克思封建社会原论[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孔韶;;恩格斯与柯瓦列夫斯基的家族公社观[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本文编号:1059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59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9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