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0 21:1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 中国化 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共同探索、共同发展的结晶,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必然性,它不仅立足于资本主义妇女受压迫的现实,而且产生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男女平等的优秀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认为,男女平等是人的本质属性要求,私有制是产生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妇女解放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保障,男女平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是相一致的。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伴随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开始了其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五四时期,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不仅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分析当时中国的性别关系状况,而且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有关男女平等思想的局限性,从而将新文化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所标榜的“人格独立”、“个性自由”的男女平等口号结合到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的革命实际中。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在革命和战争的具体实践中,发动妇女积极参加革命和根据地的建设,通过妇女在革命中发挥的伟大作用,促使妇女从不平等的性别关系中解放出来,从而为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男女平等的实现不仅仅有了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更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坚定支持。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寓于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主要致力于妇女的实质性解放,通过领导妇女组织的自身建设,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证男女平等的实现,同时把男女平等确立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运用到中国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有力地改造了中国的不平等的性别关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化的进程,还不断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理论发展,提出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基本原则,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男女平等的理论和主张,如在分析中国男女不平等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四权”压迫理论;将社会发展和阶级解放看作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途径;将实现男女解放看做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所在;从国家层面的战略高度审视男女平等问题,并将男女平等确立为法律原则和基本国策。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是: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作指导;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带有中国风格;最后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结合中国实际推动中国男女平等的实现。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男女平等的现状与水平逐步改善和提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男女平等 中国化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A811;D44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4
  • 一、研究缘由9-10
  • 二、研究综述10-13
  • 三、研究创新及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形成和内容14-24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形成的必然性14-18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18-24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历程24-35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萌芽时期24-27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形成时期27-31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发展时期31-35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主要内容35-43
  • 第一节 "四权"压迫理论分析了中国男女不平等的根源35-37
  • 第二节 社会发展和阶级解放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本途径37-39
  • 第三节 男女解放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所在39-40
  • 第四节 把男女平等确立为法律原则和基本国策40-43
  •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经验和意义43-53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基本经验43-47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的历史意义47-53
  • 结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59
  • 后记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虞花荣;;论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与实践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陈爱华;;从我国男女平等的现状看男女平等的复合内涵[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陈信琼;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J];党史纵览;2004年06期

4 张鸣;;走出“男女平等”的误区——关于女性研究问题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期

5 叶青;五四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03期

6 李静之;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三座里程牌[J];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04期

7 陈文联;;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历史命运与现代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8 刘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男女平等的理论考察[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苏世隆;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康琼;论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1069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69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6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