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本文关键词: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支配自然
【摘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态危机及其治理问题已经变成一个全球问题,如何应对这一全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在反思生态危机的根源时,一度将矛头对准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认为它是造成生态问题的罪魁祸首。由于马克思的思想具有某种程度的人类中心主义特征,所以,一些学者进而责难马克思思想的反生态性,并把生态危机的产生原因归结为马克思主义“支配自然”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面临来自生态问题的严峻挑战。在此情形下,格伦德曼作为当代德国著名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被公认为第三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积极回应环境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指责,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着手为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和“控制自然观”进行辩护,并据此重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本学位论文运用文本解读、比较分析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格伦德曼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思想史追溯,从历史境脉中探索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进而从全球生态危机爆发和绿色运动兴起的视角来考察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背景。其次,在系统、深入的文本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自然的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立场。最后,在比较研究与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深入评析了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局限性,揭示了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解决现实生态问题的启示。总之,本学位论文对对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理论上,有助于揭示格伦德曼与其他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的思想谱系关联,更加清晰地展现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发展的全貌,更好地把握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前沿动态,更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激活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生命活力。在实践上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批判精神和方法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借鉴。
【关键词】:生态危机 生态马克思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支配自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A8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9
- 绪论9-16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9-10
-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述10-11
- 三、格伦德曼其人其说11-13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13-15
- 五、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15-16
- 第一章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16-21
- 第一节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背景16-17
- 一、全球生态危机的爆发16-17
- 二、绿色运动的兴起17
- 第二节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背景17-21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7-19
- 二、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19-21
- 第二章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1-41
- 第一节 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21-27
- 一、生态系统及其平衡的多样性21-22
- 二、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及其根源多样性22-25
- 三、生态中心主义对马克思的批判25-26
- 四、格伦德曼对马克思人类中心主义的辩护26-27
- 第二节 为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辩护27-34
- 一、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自然观27-29
- 二、生态中心主义的自然观29-31
- 三、格伦德曼对马克思支配自然的积极解读31-34
- 第三节 为马克思技术控制论辩护34-41
- 一、马克思的技术控制论34-36
- 二、技术悲观主义对马克思技术控制论的批判36-38
- 三、格伦德曼对马克思思想的辩护38-41
- 第三章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价与启示41-50
- 第一节 对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评价41-46
- 一、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41-45
- 二、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45-46
- 第二节 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示46-50
- 一、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启示46-48
- 二、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的启示48-50
- 结语50-51
- 致谢51-52
- 参考文献52-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从“无”到“有”:生态马克思主义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评介[J];高校社科动态;2009年04期
2 史小宁;胡yN文;;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价值趋同的差异分析[J];前沿;2010年01期
3 姜平平;李建;;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现状及其未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8期
4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5 朱磊;;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一种资本主义批判视域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1期
6 熊玲;;探析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建设的启示[J];当代社科视野;2008年12期
7 马万利;梅雪芹;;和谐社会视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述评[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8 徐武生;;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理念及其当代启示[J];理论探讨;2008年04期
9 蔡永海;祝杨军;;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健;;当代视角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J];学理论;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康瑞华;李英;;生态马克思主义环境公正思想与中国环境公正问题[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郭剑仁;;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得与失——以阿格尔、奥康纳和福斯特的思想为代表[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所引发的思考[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郇庆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绿”政治视阈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万希平;西方环保运动中的生态马克思主义[N];学习时报;2009年
3 刘仁胜 中央编译局世界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学研究的当代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薛颖 刘文文;人类社会得了“代谢中毒症”[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路强;哲学诠释学视野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D];山西大学;2015年
2 王圣祯;“资本逻辑”批判与“生活逻辑”构建:岩佐茂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万希平;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马晓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图式、价值追求与现实启示[D];吉林大学;2010年
5 沈月;生态马克思主义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温晓春;资本、生态与自由:安德烈·高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祯;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宇杰;生态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老子生态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连小芳;凯特·苏珀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欣博;奥康纳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5 雷杨;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赵菁;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7 李让;生态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国家生态治理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琼琼;格伦德曼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谢倩倩;生态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李月;生态马克思主义述评[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81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8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