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哲学思想 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转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有机结合的典范,它是第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现代性质的完整哲学体系,引领了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对推进中国哲学现代转型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哲学现代转型”是传统哲学思想现代化的过程,其实质是在继承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哲学思想,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形成现代化的哲学体系。中国哲学在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与传统哲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包括对哲学功能的重新定位,哲学话语体系的重新构建以及哲学内容的变革创新。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传统哲学功能的重新定位,对传统哲学话语体系的重新构造,以及对传统哲学内容的变革和发展。毛泽东哲学思想将哲学的功能由注重个人修养的哲学改造成注重客观规律的哲学,将哲学的功能定位为积极探索社会发展规律;在构建哲学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他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改造传统哲学话语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体系为基础,吸收传统哲学的概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加速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转型;在对哲学内容的革新方面,改造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世界观、历史观和辩证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纳入中国现代哲学,加快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步伐。毛泽东哲学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观点的现代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国化进程,推动了现代哲学的普及与解放,加速了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毛泽东哲学思想 传统哲学 中国哲学转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7
- (一) 研究背景9
- (二) 研究意义9-11
- 1、理论意义10
- 2、实践意义10-11
- (三) 研究现状11-14
- 1、国内研究现状11-13
- 2、国外研究现状13-14
- (四) 研究思路14-15
- (五) 研究方法15-16
- (六) 可能的创新之处16-17
- 一、“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理解17-32
- (一)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基本依据17-22
- 1、“中国哲学现代转型”提出的理论依据17-19
- 2、“中国哲学现代转型”提出的实践依据19-22
- (二)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基本背景22-24
- 1、“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社会背景22-23
- 2、“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23-24
- (三)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基本涵义24-27
- 1、“哲学转型”的定义25
- 2、“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涵义25-27
- (四)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基本特点27-32
- 1、哲学功能的重新定位27-29
- 2、话语体系的重新构建29-30
- 3、哲学内容的变革创新30-32
-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传统功能的重新定位32-40
- (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功能32-35
- 1、维护封建伦理纲常32-33
- 2、培植社会责任感33
- 3、协调人际关系33-34
- 4、注重个人心性修养34-35
- (二) 从注重个人修养到探索社会规律:毛泽东哲学观的逻辑出发点35-37
- 1、以探索人的社会性为出发点35-36
- 2、以探索社会规律的唯物史观为核心36-37
- (三) 从解释世界走向改造世界:毛泽东哲学观的实践转向37-40
- 1、从面向书本到面向现实思想路线的转换37-38
- 2、从注诠圣人之言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38-40
-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话语体系的重新构造40-47
- (一) 中国传统哲学话语体系的特点40-43
- 1、鲜明的民族性40-41
- 2、明显的独立性41-42
- 3、相对的历史性42-43
-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重构43-47
- 1、对传统哲学话语体系中相关思想的批判继承43-44
- 2、从“中西对峙”到“中西结合”44-45
- 3、从“范式接入”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45-47
-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内容的变革发展47-54
- (一) 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47-49
- 1、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47-48
- 2、英雄史观和“民本”思想48-49
- 3、古代朴素辩证法49
-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传统哲学注入新内容49-51
- 1、对中国传统唯物论的继承和发展50
- 2、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历史观的深化和改造50-51
- 3、对中国传统哲学中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改造51
- (三) 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在中国现代哲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51-54
- 1、把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合理成分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52
- 2、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内容52-54
- 五、毛泽东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中的贡献及地位54-60
- (一) 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重要贡献54-57
- 1、转化中国传统哲学材料54-55
- 2、改造中国传统哲学命题55-56
- 3、深化传统哲学基本问题56-57
- (二)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引领思想57-60
- 1、对中国哲学传统功能的重新定位具有指导作用57-58
- 2、对中国哲学传统话语体系的重构起核心作用58
- 3、是中国传统哲学内容变革与发展的灵魂58-59
- 4、对中国现代哲学的普及与解放起引领作用59-60
-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6
- 作者简介66-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亚利;;坐集千古之智——评丁祖豪等著《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J];理论学刊;2007年09期
2 何中华;;东西文化碰撞与中国哲学建构——读丁祖豪等著《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程》[J];理论学习;2007年11期
3 姚休;新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理论再现——《中国哲学四十年》评介[J];党校科研信息;1990年12期
4 丛连威;;文·史——中国哲学发展的重要之源——谈文·史在“世界观·人生观”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等林业教育;1996年02期
5 郭沂;;道哲学——重建中国哲学的新尝试[J];共产党人;2011年24期
6 杨河;建国以来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反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年01期
7 何云峰;哲学的生命力与21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04期
8 顾士敏;“中国哲学起源”新说[J];思想战线;2001年01期
9 尚九玉;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J];理论前沿;2002年23期
10 黄玉顺;“中国哲学”能成立吗?[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钿;;研究中国哲学必须研究社会现实[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2 王兴国;;从中国哲学的实践特性看其当代价值[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锡蓉;;对“哲学”另一取向的追问——兼及所谓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安乐哲;张燕华;;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5 戴卡琳;;“中国哲学”:‘正名'还是‘姓氏'?[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东西方哲学对话”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6 许苏民;;明清之际中国哲学的突破[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黎文;;中国哲学在海外(一)[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8 贡华南;;论象[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9 魏长宝;;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焦虑[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苟小泉;;再论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长宝;“重写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学术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洪修平 白欲晓;在借鉴中深化对中国哲学的认识[N];光明日报;2002年
3 梁枢邋柳霞;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上)[N];光明日报;2007年
4 梁枢邋柳霞;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下)[N];光明日报;2007年
5 南开大学哲学系 李翔海;30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N];光明日报;2009年
6 毛志辉 书评人;挑战学界关于中国哲学起源主流观点[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余之;新中国哲学的轨迹[N];光明日报;2000年
8 王晓朝 浙江大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从哲学的希腊性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组织委员会主任 杨振武;肩负起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的神圣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成中英 Cheng Chungying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 英文《中国哲学季刊》创始人及总编 张小溪 采访整理;在英语世界呈现中国哲学的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淑敏;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中国哲学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东鹏;中国哲学与围棋之道[D];山东大学;2012年
3 耿开君;中国文化的“外在超越”之路[D];南开大学;1996年
4 金丽;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与大众实践[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硕;《周易程氏传》的“感应”思想[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璐;论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3 徐风;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吉钰佩;现代中国哲学构建的语言学反思[D];湘潭大学;2012年
5 张力澎;试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支江;冯友兰、牟宗三的中国哲学观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毛国民;论孟旦对中国哲学中人之概念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苏晓冰;梦与觉:中国哲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樊中泳;张东荪论中国哲学:知识社会学的进路[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刘振;德性分析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5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8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