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绿色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7-10-26 11:3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绿色中国梦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文明 中国梦


【摘要】:本文基于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全球化生态问题的客观现实,旨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剖析、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化实践经验的梳理总结、分析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途径,提出绿色中国梦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为依据、以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为目标的伟大社会实践;论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分析和解决全球化生态问题的根本立场和出发点,以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以反思工业文明非可持续性弊端、追求生态文明发展方向为中华民族世界性的历史使命,出发点、道路和目标三位一体内涵的绿色中国梦的合理性。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论文的研究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论述。第二章为绿色中国梦的理论内涵,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深入分析,阐述看待生态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视角,确立追求中国生态文明之梦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具有深刻的生态学内涵,是分析和解决工业文明时代背景下全球化生态问题的有力武器,其对“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辩证统一关系的精辟分析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是分析人与自然存在状态的本体论视域的正确认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观,是分析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政治经济学视域。“双重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体现出的社会构成的合理性原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社会观。第三章为绿色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林牧副渔各项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政策制定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是中国人民追求生态权益和生态文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和实践依据。第四章为绿色中国梦的历史使命,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视角分析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阐述实践绿色中国梦历史使命即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工业文明社会形态发展至今造就了许多人类文明史中不曾出现的新事物和新形势,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准确把握人类文明发展障碍根由的有力工具,对分析生态问题产生根源、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指导性意义。社会生产力和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是制约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矛盾。追求绿色中国梦即是承担起以生态文明建设超越工业文明的发展瓶颈,探索中华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第五章为结论,以全文的论述为依据进行总结,提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在追求绿色中国梦的征程上大踏步地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树立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在历史使命的召唤下,中国人民必将掀开人类文明历史的崭新一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文明 中国梦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A8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1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12-13
  • 1.3.1 研究方法12
  • 1.3.2 创新之处12-13
  • 2 绿色中国梦的理论内涵13-23
  •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13-15
  • 2.1.1 自在自然是人化自然的基础13-14
  • 2.1.2 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的统一14-15
  • 2.2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15-21
  • 2.2.1 自然生产力论16-18
  • 2.2.2 人与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统一18-21
  • 2.3 马克思主义生态社会观21-22
  • 2.3.1“双重和谐”的社会原则21
  • 2.3.2 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原则21-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3 绿色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3-35
  • 3.1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索23-29
  • 3.1.1 第一代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索23-25
  • 3.1.2 第二代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索25-27
  • 3.1.3 第三代领导人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索27-29
  • 3.2 十六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索29-34
  • 3.2.1 推进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9-30
  • 3.2.2 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30-32
  • 3.2.3 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32-33
  • 3.2.4 探索绿色经济核算体系33-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4 绿色中国梦的历史使命35-46
  • 4.1 反思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35-37
  • 4.1.1 社会生产力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35-36
  • 4.1.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36-37
  • 4.2 追求生态文明生产方式37-42
  • 4.2.1 创新经济发展思路38-40
  • 4.2.2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40-42
  • 4.3 追求生态文明生活方式42-44
  • 4.3.1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42-43
  • 4.3.2 崇尚绿色消费生活方式43-44
  • 4.4 本章小结44-46
  • 5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珂,王权典;我国生态安全的法律价值与法制体系之初探[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1098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098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