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本文关键词:重新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研究谈起
更多相关文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 解释 文本 马克思 思想史 共产主义革命 费尔巴哈 施蒂纳 思想结构
【摘要】:内容提要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等问题,因此,结合马克思的文本,这一问题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世界历史"一词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中共计出现在22个段落中29次,仔细甄别各个出处其具体含义,由此可以概括和抽象出全书关于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即"世界历史"不是观念史、思想史和哲学史,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运动;它也不是以往所有事件的记录、罗列和展示,而是经过"过滤"的世界发展重大趋向的表征和体现;其推进力量是"现实的人"所进行的生产活动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它的当代发展打破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使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都打上"世界性"印记。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世界历史"思想的评价需要在三个维度下进行:还原回文本的整体思想结构,梳理这一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放在人类实践的格局和思想史的进程中以透视其地位、演变、得失与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世界历史” 解释 文本 马克思 思想史 共产主义革命 费尔巴哈 施蒂纳 思想结构
【分类号】:A811.2
【正文快照】: “诠释疏漏”、“诠释错误”和“过度诠释”问题“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过去流行的原理教科书中并没有它独立的地位,更不能奢望那时会对这一思想作出认真的清理和完整的阐释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格局的新变化特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先达;评费尔巴哈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1981年08期
2 姚念慈;试论“亚细亚生产方式”在历史唯物论发展中的地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3 张奎良;马克思对早期哲学信仰的自我清算[J];求是学刊;1983年01期
4 祝大征;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略论唯物史观的形成[J];人文杂志;1983年01期
5 陈耀彬;试论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J];河北学刊;1983年04期
6 陈树德;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历史考察——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7 辛望旦;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局限性[J];哲学研究;1983年08期
8 王卫国 ,李英时;论马克思对其早期异化思想的“清算”[J];人文杂志;1984年04期
9 张文煜;马克思对异化理论的清算——《德意志意识形态》探讨[J];江淮论坛;1984年03期
10 周敦耀;发现唯物史观出发点的天才提纲[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明;;邓小平发展理论探析[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2 潘蛟;;略论等级制度的起源[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3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丰子义;;全球化研究的方法论——从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谈起[A];透过互联经济体系创造财富——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北京阶段会议文集[C];2001年
5 董小龙;;“论“三个代表” 的时代价值[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6 段建海;;共产党人主体性的科学定位[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7 卢周来;;坚持用“世界历史”的眼光观察世界[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胡培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运用与异化[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本炬;;主体实践思维方式与价值界定[A];中日价值哲学新探论文集[C];2004年
10 张玉能;;实践的超越性与审美[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专家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全球化[N];光明日报;2001年
3 张立波 刘志铭;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N];人民日报;2001年
4 左亚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现代意蕴[N];光明日报;2002年
5 周文彬;三本研究马克思哲学的返本开新之作[N];光明日报;2002年
6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王东(教授)黄皖毅(博士生)李宏伟(博士生);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7 邵春波;建构“人化自然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姜义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当代价值重构[N];文汇报;2002年
9 郑异凡;一个流行说法与误读马恩[N];北京日报;2003年
10 余源培;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启示[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倪娜;“世界历史”与全球化问题——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的矛盾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王琦;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安徽大学;2003年
3 李奋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蕴涵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s,
本文编号:1111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1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