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关系考——基于唯物史观的相关论述
发布时间:2017-10-30 21:22
本文关键词: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关系考——基于唯物史观的相关论述
【摘要】:陈溥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分别以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为译文来源。两文尽管具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从译词选择等方面判断,李大钊援引河上肇内容是基于日文文本,而非陈溥贤译文,但是否由陈溥贤提供给李大钊日文原文的资料则尚难考证。石川祯浩论证的陈溥贤在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中的"中介作用",存在一定的疏漏。另外,陈李二文因译者立场不同,在行文上也存在差异。从文本上分析,石川祯浩的"如果撇开陈溥贤,我们就无法谈论五四时期的李大钊是如何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的论断亦不甚恰当。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李大钊 陈溥贤 河上肇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其《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的开山之作。陈溥贤,笔名渊泉,是“五四”前后引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之一,但认知度远远不及李大钊。将二者并提作为一个学术命题的探讨,始,
本文编号:1119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1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