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
【摘要】:建立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是实现有效引领的关键。构建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机制应该从两个层面着力:一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生作用的内在运行机制;二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具体引领机制。这两个层面的机制互相结合、互相支撑,构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机制的整体。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医科大学社科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引领机制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方法与途径研究》(09KBSO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研究》(10JDJNJD08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有效引领是摆在我们意识形态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内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艳;评价“先进生产力”的哲学维度[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路晓军;简述大学生生命意识的三个维度[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刘济良;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4期
4 张静,周三胜;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特征[J];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5 郑广永;论文化的超越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谭大友;人类生存的家园——自然生态、社会关系与精神文化的协调和统一[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华;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D];吉林大学;2004年
2 赵义泉;超越式学习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海英;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吉林大学;2005年
4 付秀荣;和谐多样: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D];吉林大学;2005年
5 王天民;伦理创造论[D];吉林大学;2003年
6 李俊文;社会存在本体论[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红;生命与焦虑[D];河南大学;2003年
2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3 黎晓莲;悲剧精神与章回小说[D];武汉大学;2004年
4 金香花;重读亚里士多德之德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e,
本文编号:1120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20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