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脉络——基于早期文献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脉络——基于早期文献的分析
【摘要】: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引起的民粹派分崩离析,从外界迫使普列汉诺夫脱离民粹主义,去寻找一种能指明俄国革命前进道路的科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但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艰辛。从对民粹主义的捍卫到对民粹主义的怀疑,从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初步尝试到认真研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整个转变也是用新思想自省和清理旧思想的过程。从文献视角梳理普列汉诺夫早期立场转变的脉络,对我们当今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
【正文快照】: 19世纪8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遭遇了空前危机。危机一方面是由民意党的个人恐怖策略引起,另一方面是由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带来的。随着危机进一步加深,普列汉诺夫对民粹主义产生怀疑,开始寻求新的社会思想理论,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但是他的转变之路并非一蹴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延琳;;普列汉诺夫论地理环境的作用[J];教学与研究;1980年06期
2 裴烽 ,孙莉;历史地科学地评价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学习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5期
3 许苏民;;试论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J];江汉论坛;1981年02期
4 李澄;关于普列汉诺夫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5 王贵秀;;从“实例的总和”说到对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评价[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2期
6 李忠杰;;普列汉诺夫何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5年02期
7 王春圃;;应当充分肯定的历史功绩——关于1883~1903年的普列汉诺夫评价问题[J];锦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8 张翼星;普列汉诺夫与列宁主义哲学[J];人文杂志;1986年01期
9 刘列励;;试论普列汉诺夫对列宁建党学说产生所起的作用[J];理论月刊;1986年06期
10 王秀芳 ,李澄;论普列汉诺夫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辉;;列宁与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条件的斗争——兼论中苏两国社会主义道路之比较[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时伟;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2 王金滦;陈独秀与普列汉诺夫早期政治思想和活动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141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41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