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17-11-07 07:36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群众路线的当代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大众化 群众路线 当代阐释


【摘要】:党的十八大重提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表达和必然旨归。大众化不是依靠理论专家用通俗话语"化大众",而是将实践和理论的创造主体归还大众,一切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但由于每个时代人民的含义与群众的状况不同,根本利益指向不同,基本愿望和特殊期盼不同,因此,群众路线所面临的主题内涵、功能任务、实现路径和主要形态都需要与时俱进。从革命党向执政党、从封闭向开放、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同质性走向差异性,党面临的实践语境发生了重大改变,能否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创造群众路线的新方法、新形态,发挥新的历史功能,是对党执政能力的最大考验。我们既不能因为语境改变而根本否定群众路线,脱离群众并最终被历史抛弃,更不能照抄照搬革命年代群众路线的旧形式、旧路径和旧方法,把群众路线变成愈演愈烈的群众运动,甚至重蹈"文革"覆辙,最终葬送伟大复兴的民族事业。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
【分类号】:D61;D252
【正文快照】: 一、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体旨归党的十八大重提“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时代表达和必然旨归,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大众化起着关键作用。这里所指的“大众化”,与通常人们所指称的“化大众”不仅含义迥然不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必翰;刘胜;;群众路线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要求[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张琳琳;;论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范多彪;任俊玲;;围绕实际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4 赵岩;赵新宇;;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占虎;;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杨楹;卢坤;;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维度[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2期

7 管爱华;;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大众主体性[J];求索;2010年12期

8 李广艳;李广东;崔纳;;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周小红;;瞿秋白的编辑实践及其新闻编辑思想与理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占虎;张东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元跃旗;;群众路线的成功实践与启示[A];弘扬延安精神实践“三个代表”[C];2002年

2 肖向平;;试论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明;;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智运;;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四大误区[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陈瑞秀;;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1年会文集[C];2001年

6 王洪;;面向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邢军;;频道专业化趋势下的教育电视台经营策略[A];中国教育电视:挑战与对策——第四届中国教育电视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8 党玲侠;;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A];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沧南;韩莹莹;;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10 赵泉钧;;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论八十年来党建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A];浙江省暨华东六省一市党史系统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韩式宽带网:大众化的市场产物[N];人民邮电;2003年

2 周建中;中国最大众化产品寻求窄众突破[N];中国经营报;2003年

3 刘效仁;大学生就业须大众化[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Rhythm;单反数码相机大众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鸣琦;大学生就业开始走向“大众化”[N];陕西日报;2003年

6 文永清;哲学大众化第一人[N];云南日报;2003年

7 新华社记者 华卫列 光明日报记者 朱庆;江苏高教走向大众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李小言;创造大众化精品[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9 侯若石;经济活动大众化才是出路[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10 边缘;技术助力大众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成会;理解报纸大众化——关于我国20余年报业改革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2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赵庆年;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差异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朱凌;赵树理阐释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6 谢春;抗战时期大后方木刻艺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胡伟;1952-1953年西南地区司法改革运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冬;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秧歌剧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10 郑自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小荻;论科学小品与《太白》杂志[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莫雯雯;美可美,,非常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湘涛;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4 张传敏;“化大众”与“大众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白冬;美国全日制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1945—1970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杜静丽;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探析[D];天津大学;2003年

7 刘佳卉;大众化与精英性[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颖;抗战时期现实主义美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徐霞;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高校德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青;古元木刻风格初探[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51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51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