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马克思历史观的哲学革命——兼论《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超越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10 02:10
本文关键词: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马克思历史观的哲学革命——兼论《资本论》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超越与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解放 自由 机器大生产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摘要】: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基础既不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逻辑,也不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而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脱离了这一点,将无法准确理解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然而,在机器大生产的定位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又存在重要差异。在前一著作中,马克思并没有建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而是基于直接劳动来阐述机器大生产的哲学效应,并由此论证了资本主义崩溃和劳动解放的可能性,这整个逻辑还存在重要缺陷。而《资本论》则全面克服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不足,建立了科学的机器大生产理论。也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诠释了劳动解放的双重内涵,不仅揭示了劳动从资本关系中解放出来的现实基础,而且也诠释了劳动从手段变为目的的可能性,厘清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颠覆了贬低劳动或仅仅将劳动理解为手段的西方哲学-经济学传统。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
【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效应研究”(编号2014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再研究”(编号12CZX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劳动与自由的关系问题,不仅是西方哲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话题,而且也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正是以这一问题为突破口,当代西方学者掀起了重构或批判马克思的理论热潮。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三种代表性观点:第一是劳动解放的乌托邦主义。阿伦特指出,劳动完全是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光美;马周勤;;社会主义社会是个独立的社会形态[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本文编号:1164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6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