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
【摘要】:伴随着1844年开始的哲学革命性变革,马克思同时在人的本质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提出了六个人的本质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精湛的界说。马克思如此密集地推出人的本质概念,绝非偶然和无序,一方面是适应哲学革命性变革的需要,把实践注入人的本质概念的核心,同时把其他的人的本质要素按照其相互关联,有层次地、合乎逻辑地展开。回顾并揭示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概念的演绎程序,有助于从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人的本质的要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最深层次,也是对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最基本的规范和诉求。本质是相关性概念,表明一物区别于他物的根本特征。与人的关系最切近的他物是动物,人与动物不仅存在种属上的包容性,而且还有进化上的渊源性。所以,大多数哲学家都认同人的本质是指人与动物相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6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兴;恩格斯与《费尔巴哈论》[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舒永生;;从类到社会——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究竟在哪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郭艳君;;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自然人”的继承与超越[J];学术交流;2006年07期
4 朱虹;吴楠;;《费尔巴哈》中人与社会的关系[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李玲;;从直观到实践: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的超越[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赵艳君;潘思柳;;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彻底超越[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06期
7 安启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梅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继承与创新[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武威利;冷琳琳;;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清算[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10 左海姣;;《费尔巴哈论》阐明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涂途;;关于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费尔巴哈影响[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别梯·H.费尔发克斯,86岁 使年轻人有所差别[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衡彩霞;;费尔巴哈的人学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田改伟;;第十讲 《费尔巴哈论》: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A];认真读点马列原著20讲[C];2006年
5 刘邦凡;;核心语词分析法与哲学研究选题——以“费尔巴哈”为例[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潘天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逻辑依据[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康渝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文杰;塔费尔重拳惊世界[N];中国体育报;2004年
2 徐勇;能用MP3听音乐,得感谢他的研究[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熊昌义;从神学院走出的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N];中国国防报;2004年
4 孔迪/编译;保罗·费尔曼 不肯分权的锐步灵魂[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娜;诺奖得主中国履新 费尔普斯组建中国民间智库[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娜;费尔普斯的后诺奖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7 特约记者 陈经男;圣费尔明节的狂欢204小时[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淑云;“埃及艳后”雕像藏有第二张脸?[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袁原;阿根廷第一夫人竞选总统,胜算很大[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王胡;比利时作家放弃小说奖金[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永山;马克思与费尔巴哈[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云阁;实践观点思维方式[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长虹;从理性批判到实践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4 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思想关系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0年
5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6 刘金萍;主体形而上学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思想[D];吉林大学;2008年
7 潘惠香;马克思的《提纲》在理解中的命运[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杨悦;回归经济的本质[D];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杰;论费尔巴哈的感性人学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谷艳;“三个费尔巴哈”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理解[D];扬州大学;2010年
3 刘翠玉;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雷勇;论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及马克思对它的超越[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金齐;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D];苏州大学;2002年
6 周虾娇;费尔巴哈宗教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茜;20世纪费尔岛针织的研究与设计创新[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8 王振杰;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人学的批判与超越[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伟林;论马克思哲学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杨中陶;论费尔巴哈的宗教思想及其超越性[D];广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0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7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