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的“解放话语”
发布时间:2017-11-11 21:33
本文关键词:论马克思的“解放话语”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解放话语 感性—对象性 感性解放 人的解放
【摘要】:寻求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古希腊的哲学家凭借理性将人从自然界和神那里解放出来,竖立了理性的人;中世纪哲学家和神学家通过信仰将人从尘世的原罪中解放出来,竖立了灵魂的和信仰的人;启蒙时期的哲学家通过启蒙理性将人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竖立起自由理性的人。然而传统哲学囿于历史和思想的局限,人的解放事业从来没有达到圆满的成功。传统哲学所竖立的理性大厦倒塌之后,人们重新思考人的本质和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存在根据不再是理性,而是感性—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本质不再是抽象的片面的概念,而是现实的、全面的、感性的生活。同时,哲学对“话语”的理解也不同于古希腊所理解的“逻各斯”,话语意味着感性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人对世界的现实把握。马克思的解放话语继承和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构想,马克思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兴起,这些理论家对马克思的解放话语有了新的阐释。上个世纪前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解放话语也做出了解读。一直以来,马克思的解放话语释放着不竭的生命力。马克思的解放话语主要包括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无产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观念解放和现实解放;强调解放就是实际地改变事物的现存状态,强调人的解放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强调自然解放和人的解放的一致性,强调感觉的解放是人的彻底解放、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当代,马克思的解放话语面临着后马克思主义的解构,马克思的解放话语在时代的新问题上面临着失语的危机。这要求我们建构起符合时代步伐的解放话语体系,首先需要在解放话语的内容上做出适时的调整,以契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主题;其次需要在解放话语的体系上走向开放,这是保持解放话语活力的必然要求;最后需要在话语方式上做到穷理和动人,以符合现实的人的需求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使其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敏;;中世纪哲学中理性与信仰关系之思[J];学理论;2010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莫斌;《中世纪哲学》将成研究西方哲学重要参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刘淡;中世纪哲学的“风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迈克尔·邓恩(Michael Dunne) 爱尔兰哲学学会主席,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学院哲学系主任;哲学研究重在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车栋梁;论马克思的“解放话语”[D];吉首大学;2016年
2 杨冬梅;中世纪哲学的境遇:理性与信仰的调和、融通与分裂[D];内蒙古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2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17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