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眼中的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7-11-25 16:09

  本文关键词:法学家眼中的和谐社会


  更多相关文章: 法学家 治国方略 专业功能 表达观点 社会状态 执政党 青年法 法律界 法学界 足重


【摘要】:从现有权威性文献看,“和谐社会”是执政党要追求的一种社会状态,更是一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治国方略。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法学和法学家的作用举足重轻。面对如此重大议题,法学家应当表达观点、提出诉求、发挥专业功能。基于这种考虑,本刊特邀部分中青年法学家进行了笔谈,希望他们的文章能引起讨论,促进法律界、法学界形成一些基本共识。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东政法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厦门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北京大学法学院 复旦大学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从法治社会到和谐社会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不仅仅是从古代孔子、孟子 ,到近代康有为、孙中山和毛泽东等中国人的理想 ,也是西方历代思想家的追求以及统治阶级的实践。早在公元前 6世纪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约公元前 5 80~前 5 0 0年 )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叶长茂;构建公民社会:和谐社会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东南学术;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建国;试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刘品,方齐云,张锐;理性预期与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凌花;唐海燕;;国际贸易秩序及其变迁: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0期

4 杨源;赵杨;;有序民主化:中国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5 于文轩;;物权法相邻关系制度之环境保护功能分析[J];研究生法学;2007年03期

6 宋晶;;论市场交易秩序及其建构[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王刚;;经济转型中的“信任危机”和市场秩序建立[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1期

8 桂琴;;基于“诚信-惩戒”的现阶段市场秩序构建进程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9 赵保胜;许成坤;;制约和谐社会构建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学与实践;2006年04期

10 冯涛;;深化农村土地市场改革的法制保障[J];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庆奎;谢梦醒;;和谐社会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2 于文轩;;论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无过错责任原则[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3 庄尚文;;分工网络、信任机制与流通发展——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分析[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4 马小玲;;大珠三角环境保护合作进展与区域环境管治分析[A];粤港澳区域合作与发展报告(2010~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胜;体系中的秩序—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徐迟;中国烟草行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石长林;中国教师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陶明;专卖管制下的中国烟草业[D];复旦大学;2005年

5 李燕兵;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强月新;我国传媒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郑强国;农业市场化进程中信用的经济学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操龙灿;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及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凌凤;论非法建筑拆除中公民居住权的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晓雷;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鹏;当前市场经济诚信缺失透析与解决途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宿园;公民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D];济南大学;2011年

5 陈淑蓉;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信息公开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康琳;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赵原青;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性和现实性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阳;法治视野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反思[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9 陈志斌;三明市现代流通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樊晶晶;经济法视野下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燕继荣;市民社会与民主化的“双边进程”──论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孙笑侠;法治国家及其政治构造[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3 杨志祥,刘剑君;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稳定机制[J];政治与法律;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伟华;;中南海里面对面——周永康与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座谈侧记[J];民主与法制;2007年04期

2 ;征订启事[J];法学家;2005年05期

3 ;我省学者公丕祥、范健荣登全国青年法学家十杰金榜[J];法学天地;1996年02期

4 陈友中;以民为地法顶天——漫步明代法学家陈璋书院遗址[J];前进论坛;2001年02期

5 孙笑侠;;法学的本相 兼论法科教育转型[J];中外法学;2008年03期

6 黎伟华;;三年“双百” 法雨当春——“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圆满结束[J];民主与法制;2008年20期

7 吕明;;当代“法与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几个向度[J];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8 张智;;论富勒“合法性原则”的道德性与制度化[J];河北法学;2011年06期

9 为成;;中国法学会评选杰出青年法学家揭晓[J];法学家;1996年03期

10 谢晖;理解和解释:法学家心镜的法律图像(中)[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法论文索引(2007.10—2008.9)[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2 冯琳;;试析法学家与法律转型的关系——以沈家本个人角色与晚清法律变革为例[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3 楚刃;;中国中部党的三大法学家思想综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盛建明;;论中西传统法律学术的差异及其成因[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5 陈新;;董必武:革命家与法学家的完美结合——董必武“信法”精神产生原因探析[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姜晓敏;刘洋;;陈瑾昆的刑事法律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7 刘云耕;;繁荣商法研究 促进经济发展[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8 郭相宏;任俊琳;;董必武宪政思想初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9 金承光;;两种不同意义的“法律逻辑学”[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廖文根 白龙;做政治上清醒坚定、学术上造诣精深、热爱人民、为人师表的法学家[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罗喜祥 陈建平 通讯员 张阳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来郴宣讲[N];郴州日报;2007年

3 文洁;“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在兰开讲[N];甘肃法制报;2006年

4 吴翠云 本报记者 李春玲;责任和使命高于一切[N];中华新闻报;2006年

5 乔新生;法律精英与精英法律[N];中国经营报;2005年

6 郎楷淳;“法学家CEO”显现管理优势[N];经理日报;2004年

7 记者 肖意邋通讯员 苏怡杰;法学家来深作精彩法制教育报告[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吴丹红;“弘扬法学家精神的可人”[N];人民法院报;2004年

9 ;世界法学家协会简介[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建新;思想的盛宴 心灵的洗礼[N];河南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音正权;刑法变迁中的法律家(1902--1935)[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孙伟;吴经熊法律实践研究(1917-1949)[D];苏州大学;2009年

3 张武;政府经济职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永华;民法的自然法学基础[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杨静;UML模型的语义模型[D];贵州大学;2006年

6 张彤;欧洲私法趋同背景下的欧洲民法法典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陈颐;腓力四世到路易十四时代法国的法律与国家建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滕肇楠;塞缪尔·威利斯顿理论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马得华;德沃金与法律的解释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李旭东;法律规范理论之重述[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青;论法学家的知识结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2 邢小四;法学家的角色定位与司法[D];苏州大学;2006年

3 席琳;法律和道德的制度性结合[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何跃军;超越法律:关于法律发展道路的反思[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5 何泽锋;法的三源结构及其互动机制构建[D];烟台大学;2007年

6 高阳;古罗马法治发达的动力机制探析及启示[D];烟台大学;2009年

7 邵兴全;解读法经济学[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朱莉红;戴修瓒法律思想与法制现代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姚选民;“和谐社会”主题下的法学研究现象之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10 魏彬;当事人视角中的公正裁判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226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26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