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最主要促成者

发布时间:2017-11-27 19:28

  本文关键词:毛泽东是国共合作抗战的最主要促成者


  更多相关文章: 毛泽东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要】: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瓦窑堡会议后,为努力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早日实现,毛泽东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向国民党人士写了大量书信,使得国共两党在历经十年的武装对抗后再度携手、合作抗日。仅从"西安事变"之前半年多毛泽东致国民党人士的40多封书信的角度,可以说:毛泽东是国共合作抗日当之无愧的最主要促成者。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分类号】:K265;A75
【正文快照】: 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而能使国共两党在历经十年的武装对抗后再度携手、合作抗日,其功劳最大、贡献最著者当属毛泽东,他是当之无愧的最主要促成者。为了使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毛泽东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宏轩,王刚;内外合力 促成统一——关于国共合作的历史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2 孟庆春;对首次国共合作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3年05期

3 向婷;何琼;;论国共合作的利益基础[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冷玉健;;孙中山与首次国共合作[J];钟山风雨;2006年06期

5 陈铁健;首次国共合作初期的瞿秋白和孙中山[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02期

6 ;关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领导者[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0年06期

7 吕雅范;论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形成中的作用[J];长白学刊;1991年05期

8 诸葛达;;试论国共合作的形式[J];浙江师大学报;1991年03期

9 李瑜;一部笑泯恩仇,着眼未来的信史——评《国共合作历史与展望》[J];民国档案;1992年03期

10 刘诚;;试论两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经验[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厘清国共合作理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四辑)[C];2010年

2 葛先惠;;化干戈为玉帛——浅述国共合作通城谈判及其意义[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3 高桂林;郭晓明;;论董必武对国共合作的革命践行与贡献——以政治上的“双重身份”为线索[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4 吕奇志;;两位革命伟人的深挚情谊——孙中山与李大钊交往与合作的一段佳话[A];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11年

5 戴新平;夏红胜;;一个具有和谐意义的政治主张——浅析董必武对“国共合作”的推动作用及深远影响[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6 王开学;任润林;;发生在山西的“三大战役”[A];胜利旗帜 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白应华;;瞿秋白陈独秀“党内合作”思想异同论[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黄宗炎;;北伐战争与梧州[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曾文荣;;旗帜和武器:董必武与三民主义[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10 朱士俊;;不忘历史 再立新功——纪念长征60周年,反法西斯抗战胜利50周年[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纪念特刊[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艰苦努力[N];人民日报;2007年

2 陈弘君;顾全革命大局 促进国共合作[N];南方日报;2006年

3 南方日报记者 赵杨;赤都广州:国共合作“梦开始的地方”[N];南方日报;2011年

4 念德 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共合作大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苏仁生;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合作与台湾问题[N];闽东日报;2005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也扬;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N];北京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户华为 整理;党的四大是何时召开的?[N];光明日报;2012年

8 程中原;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N];光明日报;2005年

9 周祚;广州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N];广州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周祚;“三大”纪念馆七一开馆[N];广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向婷;对国共合作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郑旗;1912-1931年国民党湖南省级党组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后文;国共合作视野下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宋春华;抗战时期民主党派与国共合作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董昭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基本立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严安全;国共合作前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朱玉宝;张治中主湘与国共合作在湖南的发展[D];湘潭大学;2007年

6 王振华;抗战时期国共合作中的美国因素之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于光田;苏俄东方战略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实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周靖超;李大钊反对北洋军阀思想及斗争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9 刘继安;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D];安徽大学;2012年

10 王志;苏联、共产国际与北伐战争(1926-1927)[D];天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3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3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3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