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冲突到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旨向

发布时间:2017-12-03 07:31

  本文关键词:从冲突到和谐: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旨向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主义 社会冲突 社会和谐 利益 法制 文化


【摘要】:社会的和谐共融历来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旨向,而冲突作为和谐的矛盾对立面又是客观存在而不可避免的。如何看待社会领域内和谐与冲突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的和谐共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社会冲突问题研究的必然要求。而社会冲突理论之首要问题在于厘清社会冲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晰在社会关系范畴内社会冲突是矛盾双方基于彼此利益对立而外化为行为、观念上对立对抗的社会互动过程。因此,社会领域内的社会冲突实质是一种利益冲突,同时它又有其发展演化的过程和阶段,是可以化解的,不完全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性冲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社会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利益的分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冲突理论中不仅仅是冲突,同时也蕴含着和谐,且实现社会的和谐共融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冲突理论的最终旨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和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从和谐与冲突的矛盾论视角来看,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冲突的目标旨向,是社会领域中社会矛盾与冲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对立统一状态,是不断化解冲突的动态的和谐,而社会冲突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方式与手段。在唯物史观中,社会和谐作为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所以在探讨从冲突走向和谐的重要意义时,更应该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出发,认识到由冲突转向和谐是我国社会时代转变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拨乱反正的经验总结。从冲突到和谐的关键在于化解冲突、实现和谐,而冲突与和谐是历史性的概念,所以化解冲突、实现和谐应该从当前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冲突产生的原因,从利益、法制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初步概括中共十六大以来对化解冲突、实现和谐的路径探索就成为必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福兴;小康社会下可能发生的社会冲突及其防范[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李琼;转型期我国社会冲突研究综述[J];学术探索;2003年10期

3 孙正,赵颖;网络背景下社会冲突与控制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贾高建;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5 周自豪;张文彬;;公民社会与正确对待社会冲突[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6期

6 吴宁;;当代中国转型期社会冲突背景下的和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杜国强;;论社会冲突的性质及其调控——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背景[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张兴;;论公正、自由与社会稳定之关系——一个经济学的视角[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7期

9 贺伟;王艳;郑易平;;社会冲突调节与社会和谐——从苏联解体的教训谈起[J];法制与社会;2008年05期

10 韦长伟;袁虎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冲突协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宋立会;;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贾高建;;试析社会转型与社会冲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宋衍涛;;社会冲突控制与和谐社会建设[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蔡久旭;;社会冲突视角下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小鲁;;在改革中化解社会冲突[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7 彭小兵;;社会中间部门与群体性社会冲突及解决路径[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8 何平;;近现代欧洲社会冲突的性质和背景——历史社会学视野下的讨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杨桂萍;;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中国穆斯林化解民族矛盾和社会冲突的经验[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10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泰城;社会冲突的治理机制[N];镇江日报;2009年

2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江启疆 李娟;合理控制和消弭社会冲突[N];南方日报;2010年

3 杨从明;现阶段我国社会冲突的特点和成因分析[N];贵州政协报;2013年

4 阎荣舟;消解社会冲突的关键[N];学习时报;2013年

5 傅达林;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N];人民日报;2014年

6 孙立平;降低社会冲突的烈度[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何云峰;着力提高应对社会冲突能力[N];解放日报;2008年

8 何云峰;提高应对社会冲突能力[N];鞍山日报 ;2008年

9 独立学者 王胜;直面社会冲突强化可控机制[N];东莞日报;2010年

10 阮荣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宗教:协调乡村社会冲突的有效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敏;当前我国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孙正;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与政治调控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琼;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D];上海大学;2005年

4 赵树坤;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向前;政治身份体系下的社会冲突:文革初期群众行为的社会根源[D];复旦大学;2010年

6 刘华安;当代中国政治稳定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天云;论社会冲突[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廖艳;论社会冲突的法律调控[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王婷;马克思的社会冲突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波;基于承认理论的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缪天军;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6 李锐;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冲突治理[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7 辛秀娟;民间私怨的社会心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蒴;基层社会冲突网络扩散及治理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李兴;太行山猕猴成年个体社会冲突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0 曲莉;社会冲突理论视域下广场舞引发的冲突与解决策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479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479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