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17-12-03 15:21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更多相关文章: 人民群众 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也是执政的共产党人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念,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4年度项目(04BDJ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A811.6
【正文快照】: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共产党人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等的理论基础。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能不能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今天这样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永;;近代知识精英的“国民”话语及其政治维度刻画——以梁启超和陈独秀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2 杨成虎;;执政党联系民众的逻辑与机制[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3 虞崇胜;张星;;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转型期我国城市社区参与模式的“革命性”转变[J];创新;2010年01期

4 李锦辉;;“老百姓”话语的意义与反思[J];长江论坛;2011年02期

5 郭为桂;;群众路线与现代中国的国家建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东南学术;2011年04期

6 乐容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将人民理念提升为公民理念[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戴韶华;;爱国卫生运动中小营巷的变迁——一项政治社会学的解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8 肖莹;贾永健;;法律何以正当、怎有实效——论谢觉哉法律理论的三个主线特征[J];法制与社会;2011年08期

9 郭为桂;;大众民主何以可能:一种现实主义民主观的审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乐容胜;;“人民群众”概念的再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周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视野下的中国公众参与制度建构[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玲;救灾政治: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现代国家与乡村社会[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马奔;协商民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彭润金;乡村政治参与模式的转换[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春燕;中国公共听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李海金;“符号下乡”:国家整合中的身份建构,1946-2006[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翠萍;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峻登;政治哲学的形而上学:西方超验型公共理性传统及其变迁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曲建华;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应辉;我国社会监督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黄英;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群众路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黄坤;当代中国政治过程中的精英—大众整合分析[D];云南大学;2011年

4 刘清林;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贾永健;检讨与启示:阶级斗争观与谢觉哉的法律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邓翔;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吴贺婷;新时期党群关系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彦波;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密切党群关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玮;论群体性事件中公安机关的处置模式[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陈坤;文化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孔玲;毛泽东群众观是传统民本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J];贵州文史丛刊;1994年04期

2 白海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比较[J];理论月刊;2001年10期

3 丛日云;构建公民文化——面向21世纪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12期

4 刘永民,唐恒照,陈橹;传统重民思想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Z1期

5 周光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十大趋势[J];政治学研究;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在岁;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贡献[J];前沿;1996年01期

2 李颖;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丰富和发展[J];理论学习与探索;1995年04期

3 金云亮;;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群众理论与“以人为本”的结合[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曾页九;;论新时期公安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J];公安研究;2007年05期

5 衣芳;王爱玲;;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正本清源和与时俱进[J];理论学刊;2007年10期

6 盛邦跃!邮编: 210095;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中讲授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J];中国农业教育;2001年03期

7 杨飞;彪晓红;;中共一大前陈独秀群众观述评[J];党史纵览;2010年01期

8 杨新钧;;浅谈《干部任用条例》中的群众观[J];支部生活;2003年03期

9 李云生;官僚主义表现种种[J];唯实;1991年05期

10 张友群;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坚持和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会霖;;对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若干思考[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霓;;党报要在与时俱进中增强贴近性[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3 杨增菊;;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董德刚;;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5 杨松;;坚持党的核心价值 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提高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路爱梅;;执政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再思考[A];江苏省科社学会2001年年会交流论文[C];2001年

8 袁振龙;;“以人为本”新理念的继承与创新[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国科学学[A];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1982-2002)纪念文集[C];2002年

10 王迅;;与时俱进——发挥群艺馆对丽水书法的主导作用[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杰拉 马晓峰;李鹏新要求新一届州委常委要自觉做到六个模范[N];青海日报;2006年

2 黑龙江密山市广播局 毕文章 广州市白云区荣华印刷厂 青水螅 首都绿化委员会 杨振威;“十佳”与“十差”[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3 天津海事法院院长 马书方;坚持“三个至上” 推动海事司法上水平[N];天津日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员;重在解决问题[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9年

5 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马少青;学以立德 学以增智 学以致用 学以创新[N];甘肃日报;2010年

6 记者 次旦卓嘎;我区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委员抵京[N];西藏日报;2010年

7 高新民;构建良性互动的党群关系[N];学习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曹智辉 通讯员 陈刚;省委追授许明亮同志“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N];韶关日报;2010年

9 记者 天俊 倩芳;让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N];格尔木日报;2011年

10 张烈忠;民意是法院改进工作的“源头活水”[N];北方法制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任连祥;从革命党到执政党[D];吉林大学;2007年

3 吴长清;论江泽民的权力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洁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根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叶祖淼;政治诚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宋林霖;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毅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现实取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勇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杰;论社会发展的群众动力基础[D];山西大学;2012年

2 宋英;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章霞;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本思想及其价值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4 刘丽萍;以人为本的理论和实践的若干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史宏捷;文艺为人民服务观念的历史演变与理论内涵[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龙强;论新时期的党群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7 白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何为;论江泽民的群众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叶文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黄泽勤;论毛泽东以人为本思想[D];湘潭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49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49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6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