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1 07:36
本文关键词: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研究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理论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贯通,提升群众思想觉悟,坚定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一。作为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的列宁,对人民群众思想状况有着清晰、客观的认知,时刻警惕俄国内外的思想渗透,因而十分重视理论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列宁亲自领导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大众化实践,夯实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群众基础,提升了民众的思想觉悟。正是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产生、形成和成熟。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也是如此。正是由于具备了主客两方面的条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才得以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与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呼唤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列宁朴实通俗的文风追求,丰富的理论宣传工作经验以及他对革命群体思想状况的深刻认知构成了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前提性问题的讨论。列宁认为理论宣传不能出现方向性的问题,不能宣传和普及非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蒙蔽大众,违背理论“化”大众的根本初衷。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要求进行探讨。列宁认为脱离实际、脱离生活会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沦为空洞的说教,因此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找到理论“化”大众的结合点,考虑到对象的实际,考虑到整个现实背景,考虑到群众的思维水平。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法和路径进行阐述。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要通过一定路径才能送达到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去,因此要寻找的合适的路径形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列宁看来文本、传播和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大主要路径。研究和学习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理论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要用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化”大众,而不能固守教条主义条条框框;我们要在不断破解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变得更有效力,使人们真信和真用,最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化发展对人们生活和思想影响的现实表明我们应该正视新媒体的作用,积极在理论宣传和普及工作运用新媒体,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和作用机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潇;;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0期
2 曹芸;吴远;;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启示[J];求索;2012年02期
3 徐芹;;列宁早期推动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工作理论及当代启示[J];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4 徐海峰;;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菏泽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崔志胜;;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邸乘光;;马恩列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胡晓飞;顾承卫;;灌输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再认识[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05期
8 宋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的选择[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9 江先锋;;十月革命后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J];实事求是;2010年05期
10 张永光;谭桂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的阶段性[J];唯实;2010年06期
,本文编号:1277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77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