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隐喻与逻辑生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解读

发布时间:2017-12-12 16:15

  本文关键词: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隐喻与逻辑生成——《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 广义历史唯物主义 空间 逻辑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断进行着空间意义的生产。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分工和劳动,物象化的人的交往(形式)关系所形成的共同体,被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为"虚幻的共同体"。为了消灭异化的空间,无产阶级需要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存在实现"个人的联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而释放人的自我解放的全部空间意义。透过这一系列隐喻性的空间话语,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展现了从空间生产、空间异化到空间解放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空间辩证法逻辑。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10008) 2015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B-b/2015/01/043)
【分类号】:B03;A811
【正文快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得到系统阐述的重要文本。正是在该文本中(主要是“费尔巴哈”章),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深刻阐发了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内容。当前学界针对《形态》的研究成果丰富而深刻,但大多是以历史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田宪夫;《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论的扬弃和物象化论的奠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袁明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群文天地;2011年18期

4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理论建设;2012年04期

5 雁征;;关于历史的起点和人的本质的一点理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札记[J];青海师专学报;1981年02期

6 张华仲;;《德意志意识形态》发表于何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7 宫敬才;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基本关系的揭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8 宫敬才;《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人的一般界说[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李文;;回到马克思——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手记[J];读书;1990年03期

10 周彦丽;;需要——社会发展的动因——《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学习札记[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6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纵横;中日学者对话《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7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文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交往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出场路径[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晓s,

本文编号:1283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283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f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