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诠释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诠释
【摘要】: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着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意指将广大人民群众之根本福祉视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但要实现这一价值取向,首先必须深入到哲学本体论层次来理解"以人为本"这一概念,即对"人民"的认识应奠基于"个体的人"这一逻辑基点。其次必须从本体论视域上厘清"以人为本"所蕴含的"知行"逻辑关系,从而减少因未达至"深知",而造成"行"的不合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阐明马克思将"现实的人"作为其哲学起点和思想基石的中国化表述;才是"本真"地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得到应有的理解和践行。究其原因,应与我们普遍对“以人为本”概念缺乏本体论层次上的深刻且自觉的理解有关,而此又直接影响着人们在现实中对其的践行。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何为对“以人为本”概念的本体论理解,接着对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殿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全力做好稳定工作[J];黑河学刊;2004年04期
2 陈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保思考[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孙亚文;树立学生科学发展观之我见[J];台声.新视角;2005年03期
4 曹鲲;;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制度创新[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03期
5 郭毅夫;;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的变革[J];桂海论丛;2006年04期
6 吴长春;高艳玲;;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明确的几个相关问题[J];辽宁警专学报;2006年04期
7 谭霞;;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公平[J];湖湘论坛;2007年02期
8 陶风华;邓美英;何小平;;关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7年03期
9 钟小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农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老区建设;2007年07期
10 杨旭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着重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峰;王忠明;张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创建和谐科室[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绥平;张文昌;程道常;;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学会[A];中国南方十三省(市、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4 何宇;;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新闻单位和谐图书馆[A];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贾万年;;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成教会工作科学发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7 孔德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东丽生态城区建设[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郭垎;;政府权力的边界与落实科学发展观[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高九江;;用科学发展观反思陕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10 高九江;;用科学发展观反思陕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伟;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善治[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2 刘莎;开展红色旅游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沈锦绣;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晁永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探索[D];西北大学;2009年
5 郭德钦;当代中外发展观的演进及其理论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阮瑶;科学发展观视域中人的幸福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袁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角下返乡农民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蔺美玲;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黄海涛;党对发展问题探索的认识轨迹[D];西北大学;2006年
10 李超超;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探析[D];南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1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0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