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当代阐释的批判性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21 08:25

  本文关键词: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当代阐释的批判性反思 出处:《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众哲学 主体政治学 机器论片断 自治主义 伦理主义 奈格里 哈特 《帝国》


【摘要】: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在《〈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中,奈格里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机器大生产时代"劳动与生产过程分离"的论述,建构起了劳动与资本彻底对立的自治主义理论,实现了由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对立到自治对抗的逻辑转变。其次,在《帝国》和《大众》等著作中,哈特、奈格里通过对"一般智力"的当代阐释,实现了由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建构起了以生命政治为核心的大众哲学。最后,他们通过对"自由时间论"的批判性分析,重构了马克思的形式吸纳和实际吸纳理论,揭示了帝国统治的权力机制及其湮灭之路。虽然他们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机器论片断"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但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机器论片断"的过分政治化、主体化的解读之上的,严重夸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维度,滑向了一种充满伦理色彩的主体政治学之中。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X00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720038) 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ZXC009)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150多年前,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固定资本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机器论片断”)①这一节中,马克思曾预测到,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种普遍智能的社会将会到来。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机器人被引入生产线以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马克思当年的预测已成为现实。正是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英;现代本体论:从马克思到20世纪西方哲学[J];北方论丛;2000年05期

2 刘忠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3 张燕喜;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论断与我国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林锋;;《1844年手稿》的逻辑主线究竟是什么?——兼评“两种逻辑论”[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5 林锋;;人类学笔记,还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笔记——二答叶志坚先生[J];东岳论丛;2007年04期

6 廖小琴;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精神生活质量[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金一虹;城市化──妇女发展的又一机遇与挑战[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6期

8 郑杭生,杨敏;两种类型的现代性与两种类型的社会学——现代性与社会学的全球之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卢祖送,葛传红;新帝国治理模式的现实与困境[J];国际观察;2005年05期

10 赵可金;;世界反美主义及其命运[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广辉;民族问题与苏联解体[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和;保险投资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丁小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杨民;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深层次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建华;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结果[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7 张玲;人力资源价值评估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高云涌;社会关系的逻辑[D];吉林大学;2006年

9 白刚;瓦解资本的逻辑—马克思辩证法的批判本质[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邱戈;大众传播的文化断裂论当代中国媒介的身份危机[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宇;对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考察[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唐安志;唐代庶民地主家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浪;高职《畜产品加工》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4 徐刚;赊欠经营历史、理论基础及在宁夏地区的新实践[D];宁夏大学;2005年

5 郭卫红;论中国现实社会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奇才;全球治理法治化[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劲英;“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思想与理论述评[D];厦门大学;2005年

8 张丹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汪弋;对新时期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的若干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林松;从实践观的维度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幸平;;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再认识[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2 沙平;;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J];党史博采(纪实);2007年07期

3 吴江;;哲学的新阶段[J];教学与研究;1958年06期

4 张铁民;;毛泽东给儿子开的书单[J];报刊荟萃;2006年02期

5 陈世珍;;《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J];前线;2010年05期

6 沙平;;延安时期的艾思奇与毛泽东[J];炎黄纵横;2010年06期

7 钟书;;毛泽东要儿女读的书[J];椰城;2007年01期

8 温济泽;;艾思奇在哲学上的杰出贡献[J];理论月刊;1986年03期

9 李萍;;简论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许全兴;;《两论》研究中的若干史实考订[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沙平;艾思奇与毛泽东的“哲学情”(上)[N];各界导报;2008年

2 谭群玉;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华;“新哲学”大众化运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5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15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c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