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8-01-04 07:23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马克思 正义 剥削


【摘要】: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的学说中,"正义"是一种具有依附性和描述性的意识形态的法权概念,马克思对"正义"概念的批判,建立在他关于人类实践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基础上。对马克思而言,"正义"描述的只是交易行为和分配制度同生产方式的适合程度,而不是特定的价值取向或应然原则。因此,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不是一种"不正义"的行为。马克思并没有以"不正义"之名谴责资本主义。
[Abstract]: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the Marx doctrine, "justice" is a kind of attachment and descriptive ideology and legal concepts, Marx criticized the concept of "justice", based on understanding him about human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or Marx, "justice" is to describe the transaction behavior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same degree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rather than a specific value or ought to be the principle. Therefore, capitalist surplus value of workers free possession, not a "no justice." Marx did not have the "justice" in the name of condemnation of capitalism.

【作者单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哲学系;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当我们阅读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描述时,我们本能地意识到,他所描述的是一个不正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告诉我们,在这种社会里,一小群人生活舒适而又无所事事,另一些人则处于匮乏和悲惨的境地,并且,后者的数量还在不断扩大,他们创造的财富被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天顺;达尔文的进化论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科学基础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吴豪德;马克思恩格斯同维利希沙佩尔集团的斗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3 徐善广 ,陆善炯;英、法、德等国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4 张绪文;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周海乐;关于过渡时期的几点看法[J];江西社会科学;1980年00期

6 陈良瑾;实践在马克思世界观转变中的作用——兼评西方的“马克思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7 赵凤歧;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2期

8 任唯;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问题[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9 杨鹤;人民内部有阶级斗争吗?[J];大理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0 黄子云;学习恩格斯反对个人迷信的科学态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立;葛明浩;;我国经济改革中的自组织现象之初探[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傅鸣珂;;尊重矿业特有规律 确立矿业基础产业地位[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严士琦;;怎样评价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社会革命与变法、改革[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魏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A];在党的旗帜下——青海省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文集(上)[C];1991年

5 周朱流;;试论原始社会的几种婚姻和家庭形式[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6 侯绍庄;吴斯清;;怎样理解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论述[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7 杨X;;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公式和恩格斯的两种生产学说[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陈国强;;人类原始群与杂交[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庄孔韶;;恩格斯与柯瓦列夫斯基的家族公社观[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10 王爱和;;关于族体研究的一些想法[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雪巍 涂立明;罗忠福:反思民企[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张燕喜 彭结宗;理论界的一个“哥德巴赫猜想”[N];北京日报;2000年

3 马仲良(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信念植根于科学的认识[N];北京日报;2000年

4 董德刚;如何理解“不够格”的社会主义[N];北京日报;2000年

5 马永朝;怎样看待战争“文明”与否[N];中国国防报;2000年

6 林健 李思亮 杨爱平;加强防空心理教育[N];中国国防报;2000年

7 袁曙宏 赵永伟;法治道路断想[N];法制日报;2000年

8 ;邓小平理论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9 ;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李楠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及其现代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鲁江;财产积累与经济增长[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翔;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与控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张小平;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安增军;马克思的企业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D];厦门大学;2001年

8 尚sベ,

本文编号:1377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377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e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