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论持久战》抄袭论
本文关键词: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创造性 出处:《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特别是抗日战略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近年来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然而从《国防论》、《白崇禧回忆录》、《陈诚将军持久抗战论》等相关内容和线索来看,无证据证明毛泽东有抄袭之嫌。相反,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与蒋介石等国民党人的持久抗战理论在理论依据、理论内容、战略战术、阶段划分等方面有着重大差异,《论持久战》是重大的理论创造。
[Abstract]:"protracted War" is one of Mao Zedong's great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especially the anti-Japanese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some questioning voices that Jiang Baili, Bai Chongxi, and Chen Cheng were pioneers in the protracted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Mao Zedong is suspected of plagiarism. However, from the relevant contents and clues, such as "National Defense Theory", "Memoirs of Bai Chongxi", "General Chen Cheng's Theory of enduring War of Resistance" and so on,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prove that Mao Zedong has plagiarism. On the contrar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y of lasting anti-Japanese war between Mao Zedong and Jiang Jieshi in theoretical basis, theoretical content, strategy and tactics, stage division and so on. The protracted War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creation.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抗战精神研究”(编号:15JD710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评析”(编号:14ADJ001) 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项目“毛泽东的实践智慧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41
【正文快照】: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广大军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其中,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就是军事理论特别是抗日战略上的重大历史贡献之一。然而近年来有一些质疑声音,认为蒋百里、白崇禧、陈诚等是抗日持久战的先行者,毛泽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迪杰;;《论持久战》鲜为人知的内幕[J];中国老区建设;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妮;熊慧;;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成长道路的分析——以湘、川籍群体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张丰清,金钊;论青年毛泽东的人学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叶昌友;毛泽东晚年对“三大主义”的认识偏差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4 吴仰湘;;蒋百里对中国抗战的理论探索与贡献[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5 王海光;;遵义会议前中共中央高层权力的转移:对毛泽东领导权威形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6 刘国华;毛泽东中西文化观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7 王平;;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圆融——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齐卫平;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与中国先进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勇;;论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谢昌余;;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学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3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侯且岸;;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论析[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双传学;;试述毛泽东早期“自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徐卫红;;毛泽东论教育的双重身份及对中国学校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王兴国;;论毛泽东在思想上的创新[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唐展风;张胜利;;论毛泽东的早期民主观[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温美平;中国共产党金融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陈东;国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陶敏;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严旭;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政理论的发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许敏;试析毛泽东抗日统一战线文艺的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5 孙毅;谭嗣同报刊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海芳;湖南党史人物群体的学历结构与成长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杜全伟;孔孟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唐剑君;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的历史考察[D];湘潭大学;2010年
9 江丽萍;1920年名人学术讲演会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郑波;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文昌;唐啸;贾染;;《论持久战》折射出来的宣传艺术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2 田伯泰;正确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重读《论持久战》[J];中州学刊;1981年02期
3 韩景昌;学习《论持久战》的辩证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3期
4 康洪武;;科学决策和领导的思维方法——关于《论持久战》的辩证逻辑分析[J];晋阳学刊;1986年01期
5 康洪武;《论持久战》辩证逻辑的科学结晶[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02期
6 宋翠梅,李景亮;浅析《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J];阴山学刊;1994年04期
7 冯国瑞;《论持久战》与社会主义实践[J];晋阳学刊;1996年01期
8 高庆刚,刘焕莹;《论持久战》实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J];社会科学论坛;1998年Z1期
9 杨昌才,吴光勇;《论持久战》的逻辑方法简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9年05期
10 刘炬;《论持久战》与《孙子》“速胜论”之同一性[J];长白学刊;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赵永振;;《论持久战》辩证逻辑思想研究述评[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2 杨超;;思想的精华理论的高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与《论持久战》之比较研究[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3年
3 赵彦亮;张振铎;;《论持久战》——战争规律与战争指导规律的辩证统一[A];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论文集[C];2004年
4 黄成;;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辩证逻辑思想分析[A];湖南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之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分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论持久战》写作发表的前前后后[N];光明日报;2014年
2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生祥;《论持久战》英译活动:使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韩亚光;《论持久战》的当代意义[N];团结报;2007年
4 韩伯成;重温毛泽东的《论持久战》[N];驻马店日报;2005年
5 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唐洲雁;毛泽东群众观形成的历史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丹妮;《论持久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46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46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