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视阈下现代生活观的生态化转型
本文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生态马克思主义 现代生活观 生态化转型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生态马克思主义从消费观、需要观、幸福观等方面对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反思,为我们批判现代生活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启示。建立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基础上的现代生活方式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重要因素,本身是不可持续的。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国社会也面临着现代生活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启示和现代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现代生活需要转向生态化生活,而超越物质追求的需求观、可持续性的适度消费观、生态和谐的幸福观将成为生态化生活方式的内涵。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ecological criticism of capitalism, ecological Marxism from consumption, needs, happines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eflection of the capitalist way of life. 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and ideological enlightenment for us to criticize the modern view of life. The modern way of life based on "mass production and mass consumption" leads to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ecological imbalance. The Chinese society, which i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is also faced with the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rought by modern life. Based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Marxist ecological thought and the unsustainable of modern life style. Modern life needs to turn to ecological life, and beyond the demand view of material pursuit, sustainable moderate consumption view, ecological harmonious concept of happiness will become 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lifestyle.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4年度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项目“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X2;A811
【正文快照】: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饮食安全问题的出现,不断将生活方式、生活质量话题推进人们的视野。当前学术界关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弊端、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的论述较多,但从生态视角对生活方式的批判反思则较少。生活方式是生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樊小贤;用生态文明引导生活方式的变革[J];理论导刊;2005年10期
2 陈艳玲;;论生态消费观的构建及其意义[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永杰;;生态文明与生产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许玮;廖常规;;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思想根源研究[J];才智;2010年25期
3 许信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产业发展与保障措施[J];池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周春伟;;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分析[J];消费导刊;2007年12期
5 车瑞娇;包泓;郭琰;;设计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导向作用[J];消费导刊;2007年13期
6 李文星;木金瑛;赵苡彬;;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杨平;;生态消费相关理论分析[J];当代经济;2013年16期
8 杨少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消费观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3年29期
9 刘宁;宿晨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生态消费观[J];长白学刊;2013年05期
10 董学文;;试论文学价值和价值系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岳丽艳;王海传;;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学追问[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于洪生;;文化视域下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3 白刚;;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模式的转换[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第二辑)[C];2011年
4 刘继高;夏从亚;;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视阈下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岑孝清;;文化的科技创意与人的自由发展[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田心铭;;文明进步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对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的一点理解[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内核是什么?[A];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坛第一期、第二期[C];2014年
8 王川飞;;马克思主义谱系中资本批判理论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熊韵波;;生态概念的意识形态性探析[A];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10 刘晨晔;宋扬;;现代社会视域下坚持群众路线问题的思考[A];“改革与创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淑英;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与创造性运用(1919-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晓波;中美德育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程秀梅;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黄永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张亚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阳丽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慧慧;论民事行政裁判执行的检察监督[D];山东大学;2010年
4 戴雪丽;劳动社会化与社会现代化[D];东华大学;2011年
5 范玲;论斯大林的民族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鸿岩;过渡时期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教育改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端;超现实主义电影空间类型的比较[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少华;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当代价值[D];河南大学;2011年
9 冷运生;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哲学阐释[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羽;强迫劳动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海婴;;购买保健品一定要当心[J];长寿;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十八局集团一公司组织部长 杨虎生;树立正确生活观[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2 天津社科院 李超元;提倡科学节俭的生活观[N];天津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赵琳;“家务事”调查折射不同年龄层市民生活观[N];哈尔滨日报;2007年
4 实习记者 郝鸿波;科普日:倡导健康环保生活观[N];大众科技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陈河清;“苏东坡当官总是报忧不报喜”[N];惠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霞;论高中生科学生活观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金如;马克思的生活观和中国模式的生活观想象[D];吉林大学;2011年
3 唐送平;当代大学生生活观教育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47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47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