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1-24 19:00

  本文关键词: 广松版 新MEGA 《德意志意识形态》 出处:《学术月刊》200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广松版和新MEGA的先行版,是国际上编辑《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大流派的代表版本。汉译广松版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广松流派(包括涩谷版)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中国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应该遵从以汉译广松版为基本文本、同时参照新MEGA的先行版和涩谷版的原则。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以外,在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卡尔.马克思问题”、“市民社会历史观”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是马克思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有无断裂的问题。广松涉提出的“从异化(Entfremdung)到物象化(Versachlichung)的飞跃”,实际上发生在1844年的《巴黎手稿》。“市民社会历史观”涉及重新评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问题。马克思是通过对市民社会概念的批判才建构了唯物史观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问题”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异问题。广松版的出版和新MEGA对马克思原始手稿的全面出版,使两者的差异问题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对上述四个问题的研究,将成为中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生长点。
[Abstract]:Guangsong version and the advance edition of the new MEGA are the representative versions of two major schools of international editing of the German ideology. It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Guangsong School (including Shibuya version). At this stage, the study of German ideology in China should conform to the basic text of Guang Song version, which is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to Chinese. At the same time, we refer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advance edition and Shibuya edition of the new MEGA. In addition to "the editorial problem of the German ideology", we are studying "the German ideology". We should also focus on the Karl Marx problem. "Historical view of civil society" and "Marx and Engels problem". "Karl Marx problem" is the question whether Marx's thought was broken in the period of "German ideology". From alienation (. The leap from Entfremdungto Versachlichung. In fact, it took place in the Paris manuscript of 1844. The Historical View of Civil Society involves reassessing Marx's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Problem. Marx construct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y criticizing the concept of civil society. Marx and Engels problem. It is the ide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Marx and Engels. The publication of Guangsong vers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publication of Marx's original manuscripts by the new MEGA. The study of the above four problems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and growing point of Marxism research in China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写于1845年11月至1846年夏天,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年。尽管这部手稿不是一个完成了的作品,但是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这部手稿全文发表于1932年,对它的研究高潮却出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立新;;《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2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3 俞吾金;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哲学动态;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巴黎手稿》“实践”概念再解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2 贾亚南;;顶峰或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综述[J];实事求是;2016年04期

3 田书为;;《巴黎手稿》问题的逻辑内涵及哲学本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田书为;;马克思《巴黎手稿》中劳动批判的三重视界及其逻辑演进[J];哲学分析;2016年03期

5 郑小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十大焦点问题研究述评[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05期

6 麻进余;;“巴黎手稿”中劳动概念的三重视域[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7 杨艺;樊萧飞;;两种分工理论的形成、差别与影响——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分工思想[J];品牌;2014年04期

8 韩立新;;“巴黎手稿”:马克思思想从早期到成熟期的转折点[J];哲学动态;2014年07期

9 郗戈;荣鑫;;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相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若干疑难问题探析[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4年03期

10 纪佳妮;;《巴黎手稿》的社会思想维度[J];理论界;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和日本学界对广松版的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小林一穗,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文献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方;;人——实践——历史——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J];南方论刊;2008年11期

2 赵德江;胡海波;;意识形态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形态的历史考察[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3 席华娟;;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交往关系的解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8期

4 袁明琴;;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群文天地;2011年18期

5 聂锦芳;;重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地位和价值[J];学习与探索;2012年04期

6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7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8 张丽;;透过实践看自然与历史——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J];理论建设;2012年04期

9 程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的认识[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年11期

10 郝立丽;张明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幸福意蕴初解[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森;;《德意志意识形态》与人的全面发展[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薛秀军;;分工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语境中的考察[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6 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Leben概念中译名评议[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纵横;中日学者对话《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10年

2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特约记者 蔺庆春;《德意志意识形态》电子版“第一编辑稿”公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6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7 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8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9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10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2 张文君;《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与交往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胥永惠;《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6年

4 韩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5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6 王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出场路径[D];河南大学;2010年

7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晓s,

本文编号:1460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60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2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