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04:16

  本文关键词: 政治批判 黑格尔法哲学 民主主义 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年黑格尔派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理论发展的重要背景,然而在传统的哲学解读视域下,学界仅仅关注马克思与费尔巴哈、鲍威尔等人的关系,而对马克思与卢格的学术关联关注不多,这就使一些重要的问题被忽略。比如,在宗教批判占主导地位的氛围下,马克思究竟是如何走向政治批判的。卢格是青年黑格尔派政治批判哲学的创始人,引导了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梳理马克思与卢格的理论关系,有助于我们回答青年马克思理论研究中被忽略的问题,比较清晰地勾勒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历程,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研究提供可信的历史线索。
[Abstract]:Young Hegel School constituted the important background of Marx's early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However, under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 and Feuerbach, Powell and others. However,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cademic connection between Marx and Lugar, which makes some important issues neglected, for example, in the atmosphere where religious criticism is dominant. How did Marx move towards political criticism? Lug was the founder of the political critical philosophy of the Young Hegel School. It leads the youth Hegel school from religious criticism to political criticism.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 and Lugar helps us to answer the neglected questions in the study of youth Marx theory. It clearly outlines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Marx's thought, and provides a credible historical clue for the study of young Marx's though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ZX01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187)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马克思的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政治性写作构成了他理论活动的重要内容,甚至他的哲学探讨和政治经济学研究都服务于他的政治性写作。突破传统马克思研究的学理框架,一些已为我们所熟悉的研究结论会变得晦暗不明。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为线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异;;法益侵害还是规范违反[J];刑法论丛;2007年01期

2 于改之;;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J];刑法论丛;2007年02期

3 陈璇;;对紧急避险正当化根据的再思考[J];刑法论丛;2007年02期

4 何庆仁;;论原因中自由的行为的成立[J];刑法论丛;2008年03期

5 王水明;;死刑废除价值论[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6 马荣春;周建达;;犯罪危害性刑法学地位的新视角:犯罪危害性的属性[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7 邓君韬;;超规范问题及其意义——对犯罪认知体系方法论的初步考察[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8 楼伯坤;;刑事法视野中的经济导向功能研究——基于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双重考察[J];刑法论丛;2009年01期

9 李凤梅;;古典学派语境下的教唆犯地位研究[J];刑法论丛;2009年02期

10 马荣春;周建达;;为社会危害性概念的刑法学地位辨正——兼与陈兴良教授商榷[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5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传伟;青年马克思的自由探索历程[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2 彭美贵;;青年马克思人格精神及其现代价值[J];理论月刊;2006年03期

3 胡素文;;“异化”理论的重要一环: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珍;;宗教对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兼及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侯健亮;;论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J];华商;2008年08期

6 李滨;;青年马克思的报刊信誉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郑劲超;;青年马克思的浪漫主义的历史逻辑[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8 黄祖辉;马俊领;;论青年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J];社科纵横;2013年03期

9 杜英;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张一兵;青年马克思早期哲学视界中的主体辩证法[J];河北学刊;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文学平;;理性自由法遭遇到物质利益——青年马克思为其法哲学思想寻求现实根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阿丁;学习青年马克思的择业观[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2 姚炜;青年马克思的“跨越”思想[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清华大学教授 博导 刘建明;青年马克思世界观的“两个转变”说是学术误判[N];北京日报;2012年

4 阎少瑾;寻找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4年

5 俞吾金;继承与超越[N];解放日报;2004年

6 陈先达;对马克思主义解读的一种新视角[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学胜;青年马克思对启蒙的扬弃[D];复旦大学;2010年

2 司强;青年马克思与费希特思想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姜海波;青年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冲;青年马克思异化论新探[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陈洪林;青年马克思异化观成因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董伟伟;青年马克思对“二元对立”问题的探索[D];兰州大学;2010年

4 韩少华;青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概念[D];河南大学;2013年

5 熊颖涛;青年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曦;德国古典哲学对青年马克思人本思想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67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67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