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四个理论问题
本文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边界 研究方法 价值立场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研究边界不断扩展、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偏差、研究方法缺失和价值立场迷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向深入。
[Abstract]: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Marxism abroad in China, but there is still a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boundary, and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udy of Western Marxism and the study of the new Marxist trend of thought abroad. The lack of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loss of value stand have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research abroad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
【基金】:王雨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11BZX02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正文快照】: 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边界不断扩展,这是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体现,但也是引发研究思想混乱的根源之一。一些研究者把凡是涉及到对马克思研究和借鉴过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者都纳入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中,如海德格尔、福柯等人。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两个理由: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凤才;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条路径及其评价[J];学术月刊;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孙国东;;法律哲学的社会—政治基础——论马克思法律理论建构的“社会—政治法律哲学进路”[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3 李金辉;;2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反思[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4 沈湘平;;以“回到”的方式“经过”[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5 洪晓楠;韩振江;;试论“后马克思主义”的发生与特点[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6 徐晓风;刘爱军;;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兼谈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意识形态思想[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7 黄辉;;缺失与建构:法律意识形态主体性反思[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8 牛志鑫;;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思想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9 沈湘平;;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曹毅哲;;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和社会遗传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吾金;;G.A·柯亨的功能解释理论批判——兼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决定论的新形式[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冯颜利;王雄;;柯亨的公正思想初探[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金瑶梅;;试论阿尔都塞后期自我反思的三大缘起[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4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何海兵;;后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介[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7 王平;;辨析与反思:后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主义[A];马克思主义 中国探索与当代价值: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9年
8 孟鑫;;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点问题[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干成俊;;意识形态辩证法——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解读[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南n\;;历史行动或改变世界的哲学何以可能——从后马克思主义回归马克思[A];实践哲学的使命——首届“汉语学界实践哲学论坛”发言文稿[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3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异;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实践与认识关系思想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董震;寻找属人的希望[D];吉林大学;2011年
8 贺庆国;在历史和历史性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孔扬;《资本论》研究方法的世界观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庆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治隆;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刘楠;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一些认识[D];西北大学;2011年
5 刘贺;马克思与生态学思想的关系及其实践意蕴[D];河南大学;2011年
6 吴鸣;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D];河南大学;2011年
7 邹亮春;历史唯物主义的“地理学转向”[D];吉林大学;2011年
8 庄忠正;历史哲学还是历史科学[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霞;现实的表达 理论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俞吾金;王凤才;;关于诠释学视阈中的马克思哲学的学术对话[J];晋阳学刊;2009年05期
2 鲁克俭;;国外马克思学概况及对中国马克思学研究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1期
3 梁树发;;西方马克思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4 高放;“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的来龙去脉[J];文史哲;2001年03期
5 王凤才;;霍耐特与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J];现代哲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凤才;;继承与超越、解构与重建——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阐释[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冷战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课题组;冷战结束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概况(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本刊记者;;第二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综述[J];哲学动态;2006年12期
4 梁树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科内涵及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03期
5 段忠桥;;转向英美 超越哲学 关注“正统”——推进当前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点意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5期
6 王宏维;;“国外马克思主义重大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6期
7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J];求是学刊;2007年06期
8 郑一明;;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思考[J];晋阳学刊;2008年05期
9 吴宁;;对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点浅见[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10期
10 俞吾金;;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十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梁树发;;面向新世纪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世纪之交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郑一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30年的反思[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邹诗鹏;;2006—2007年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徐崇温;;苏东剧变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5 靳辉明;;从“千年马克思”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6 衣俊卿;;全面开启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8)[C];2010年
7 曾枝盛;;90年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几个热点问题研究综述[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骞;搭建跨学科的学术透视平台[N];解放日报;2007年
2 王凤才;拓展和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N];人民日报;2008年
3 汪行福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依然不可超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冯颜利 王珍;拓展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N];人民日报;2010年
5 肖巍;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若干问题[N];学习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海锋 李潇潇;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冯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终盘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汪行福;面向中国问题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马研;关注现实 回应时代[N];人民日报;2007年
10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 汪行福;“现在正是马克思有话要说的时候了”[N];文汇报;2007年
,本文编号:1468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6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