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

发布时间:2018-01-28 16:58

  本文关键词: 改革 政治体制 终身制 官僚主义 出处:《理论学刊》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演进建基于明确的时代问题。在恢复和重建我国政治经济秩序的过程中,邓小平认识到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问题;在反思"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根源时,发现了长期存在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官僚主义等问题。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为突破口,他开启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体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阻碍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标准、内容等思想。
[Abstract]:The evolution of Deng Xiaoping's thought of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is based on the clear problems of the tim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storing and rebuild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der in China, Deng Xiaoping realized that the superstructure was not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In reflecting 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e found that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leadership system in the long existence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do not separate. Bureaucratism and other issues. In order to abolish the tenure system of leading cadres as a breakthrough, he opened the reform of the party and state leadership system.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olitical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indrance to the reform of the economic system. In the middle of 1980s,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rinciples, goals, standards and content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分类号】:A849;D621
【正文快照】: “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的结束并没有使中国迅速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两个凡是”延续了“文革”的错误。1977年7月,刚刚恢复职务的邓小平接续了1975年大刀阔斧开展治理整顿的工作精神,利用他主管教育和科技的机会,恢复和重建国家的上层建筑,努力尽快使国家的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景鹏;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戴扬;论政治体制改革整体构架中的反腐败措施[J];理论月刊;2002年10期

3 田步双;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思考[J];理论研究;2003年04期

4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深圳试行“行政三分”[J];山东审计;2003年04期

5 白惠珍 ,祝晓光;苏共衰败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12期

6 蔡丽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思路——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武力;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回眸与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申林;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述评[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郑向东;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2期

10 彭学涛;;近十年来政治体制改革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述评[J];资料通讯;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丹娜;;广东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发展先行一步的实践探索[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包心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0年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和基本经验[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3 冯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王篡;;对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5 周新城;;和青年朋友谈谈政治体制改革[A];忘年交书简五十封[C];2007年

6 陈蔚;;未来2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空间和路径[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冯静;;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促进政治文明建设[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玉清;戴映忠;;浅析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贡献[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4年

9 闫志民;;坚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10 韩玉芳;;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结合”[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品荣;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对视[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2 主持人 本报评论员 肖擎;政治体制改革 本质是制衡权力[N];长江日报;2010年

3 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县级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价值[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柳斌杰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5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李军;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的运行思路[N];黑龙江日报;2013年

6 中央党校学部讲师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主任助理 郭兆晖;生态文明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N];中国石油报;2013年

7 郝建臻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法学博士;循序渐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

8 综述 孙婷 韦力;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N];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记者 张有义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讲师 范世涛;吴敬琏:三中全会已对配套政治体制改革作部署[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10 李强;政治体制改革还要“摸着石头过河”[N];北京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益东;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主要成就及基本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韩风兰;政治体制改革要适应公民参政积极性的提高[D];贵州大学;2009年

3 史历;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肖小明;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D];南昌大学;2007年

5 彭均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6 金殿伟;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发展轨迹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年

7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陈渝;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鑫;8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李伟;从中苏两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比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1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71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