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初探
本文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精神实质 人与人 人与自然关系 广大人民群众 为人民服务 以人为本 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与社会 出处:《哲学研究》2008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研究”(编号07&ZD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科学发展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它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精华和最本质的东西。对这一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直接牵动着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准则,影响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未来的广度与深度。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精神实质,有助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治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7年10期
2 徐令彦;;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浅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11期
3 赵红珍;;“科学发展观”: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发展观的演进和升华[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08期
4 孟华;;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辨析[J];泰山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彭坚;郑百灵;;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人与自然——兼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求实;2009年10期
6 文国伟;;践行科学发展观应把握的几个问题[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胡雅波;;当代中国农民生态意识新探[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吴红燕;试论建国后我党的发展观——兼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张晓冬;;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与自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03期
10 张贻军;;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德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2 苏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世谊;;科学发展观与人文精神的提升[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傅德田;;天人合一、中国式人的设定与科学发展观的把握[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赵静;;科学发展观与广西民族地区发展探析[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6 袁贵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任国忠;;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定位[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东军;马德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9 任海平;;科学发展观下的新政绩观[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辛克政;王卫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委党校 李淑秋;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基本内涵[N];盘锦日报;2007年
2 宁夏总队 曹建国;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N];人民武警;2007年
3 高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邯郸市委讲师团 程子勤;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N];邯郸日报;2007年
5 李小兵;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N];西藏日报;2004年
6 李学军;深入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大讨论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黄山日报;2007年
7 乐亭县博物馆 王学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8 漯河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李智民;用廉洁发展实现执政可持续发展的思考[N];经济参考报;2009年
9 赵良英;提出把握报告实质 坚持科学发展[N];湖北日报;2007年
10 牧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徐启领;人大代表要做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者和践行者[N];新乡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艳;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艺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效率与公平问题论析[D];上海大学;2011年
5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7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10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晶;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与自然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2 王振军;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3 赵光;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奚英伦;科学发展观的哲学解读[D];吉林大学;2007年
5 田清义;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王俊;论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志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及意义[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雅波;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菀丽;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梁向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84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48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