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
本文选题:历史唯物主义 切入点:意识形态之谜 出处:《长白学刊》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根本而重要的意义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通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来建构的。而这一建构的具体过程,则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打破青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意识形态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完整观念";又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打破古典经济学家的实证主义幻象,瓦解资本主义存在的经济学理由,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来实现的。正是在对"意识形态之谜"和"资本之谜"双重破解的基础上,马克思揭开了"历史之谜",从而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最终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观念"到"现实"的展开。
[Abstract]:In a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sense,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as constructed by exposing and criticizing "the essence of the capitalist social system". In "German ideology", through "ideological criticism", it breaks the spiritual illusion of the youth Hegel school and disintegrates the ideological reas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capitalism. It establishes the "complete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breaks the positivism illusion of classical economists and disintegrates the economic reasons of capitalism through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Capital and its manuscript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as been established. It is on the basis of double analysis of "the riddle of ideology" and "mystery of capital". Marx opened "the mystery of history", thus established "the science of human being and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realized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rom "concept" to "reality".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12㤘ZD10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资本与自由: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14BZX0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的政治哲学解读”(13YJA72000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2012FRLX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陈燕君;;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意蕴初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之间的内在关联[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向俊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衣永红;追求人的现实幸福-“共在论”视野中马克思的幸福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3 陈曦;中国跨部门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坤,高振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李士坤,高振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虚幻共同体的论述及其当代意义[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3 高超峰,燕连福;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人的全面发展[J];理论月刊;2004年08期
4 曹浩瀚;《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交往”概念新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02期
5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J];探索;2005年03期
6 王学东;《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的意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小林昌人;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学价值[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赵涛,周嘉昕;《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献学研究及其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哲学动态;2005年09期
9 吴楠;朱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社会关系思想探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徐岩;《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的深层透视及其现实意义[J];新余高专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曾凡跃;;论《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贾东海;;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史上闪光的经典——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60周年[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4 熊进;;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相关论述的比较来看[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5 马天俊;;马克思世界观的二元性——读《资本论》[A];“虚无主义、形而上学与资本的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思孝;;回到马克思——马列文论学习札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戴劲;;马克思和胡塞尔论生活世界问题[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8 景体华;;毛泽东的发展观[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达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基本原理的当代意义[N];学习时报;2010年
2 北京大学 聂锦芳;唯物史观并未止步于《德意志意识形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聂锦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本学研究的视野内[N];光明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魏小萍 聂锦芳 韩立新;聚焦《德意志意识形态》[N];光明日报;2006年
5 ;一种新历史观的诞生[N];东方早报;2012年
6 李春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在历史迷雾中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张立波;“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王菊芳(书评人);经典导读的普及尝试[N];中国图书商报;2012年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动态[N];宁波日报;2008年
10 聂锦芳;掌握好“看家本领”[N];学习时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伯军;《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中国研究史[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孙云龙;“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粟虎;《德意志意识形态》权利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芳;《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晓s,
本文编号:15676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676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