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迷失与复苏

发布时间:2018-03-08 08:54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切入点:消逝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1968年之后的法国哲学的转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告别了对传统的资本/劳动二元性的探索,而是更关注社会关系领域。尽管这个转变过程回应了当代社会斗争的迫切需要,但它扰乱了马克思的普遍历史主体的标识以及革命事业本身的宏大性和神话性。至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不断涌现美式发展的新范式,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方,已可谓举步维艰。新世纪伊始,伴随着美国挑起的两场战争、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重建经济形式的尝试等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随之复苏。一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登上了舞台,一系列长期以来被认为有碍思想尊严的现象开始被关注,从中我们不难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苏对哲学学科的重新振兴发挥着基础矢量的作用。
[Abstract]:With the turn of French philosophy after 1968, the western Marxist theory bid farewell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uality of capital and labor. But more focused on the social sphere. Although this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responds to the urgent needs of contemporary social struggles, However, it disturbed the mark of Marx's universal historical subject and the grandeur and mythology of the revolutionary cause itself. By the beginning of 1990s, when the Soviet Union disintegrated, a new paradigm of American-style development began to emerge all over the world.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ought, especially in the West, has been difficul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two wars started by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tracted economic crisis, the attempt to rebuild the economic form, and so on, A generation of Marxist theorists have stepped onto the stage, and a series of phenomena that have long been regarded as hindering the dignity of thought have been concerned. It is not difficult to see that the revival of Marxist theory plays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revival of philosophy.
【作者单位】: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树发;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6期

2 赵秋霞,于芳;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现实意义[J];求实;2005年S2期

3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J];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12期

4 李建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成果[J];理论学习;2005年04期

5 ;马克思主义理论增设为一级学科[J];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6 吕薇洲;;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优秀接班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01期

7 张森年;;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多维探索综述[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8 王力;赵海英;;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克服的三大障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顾海良;;科学理解 系统把握 整体建设——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1期

10 刘书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和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人才培养[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2 葛序太;杨士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李卓敏;;浅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客观性[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4 李建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总序[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周纪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八十年[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6 冯文华;;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五个二级学科之间关系的一点思考[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李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赵丽华;;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机制及其运用[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宋晓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指导思想[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10 顾海良;;做好“三个代表”思想进课堂工作[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惠吉星 王彦坤;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N];河北日报;2002年

2 何树宏;为什么说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始终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N];人民日报;2001年

3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冯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30年的成就与经验[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马跃华 通讯员 马进龙;厦门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N];光明日报;2009年

5 胡大平 南京大学哲学系;空间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记者 别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成立[N];湖北日报;2014年

7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认识[N];人民日报;2002年

8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科学理论指导[N];人民日报;2005年

9 吴宇;上海社科院举办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黄楚文;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当代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政敏;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太山;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媛;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方法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单体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红保;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掌握群众[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07年

4 罗晓春;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形成、发展及历史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翟亚辉;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体系的整体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杨云鹤;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心理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郑贤云;列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甜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的整体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慧霞;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晶晶;中华民族精神活力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解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83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83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7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