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8-03-10 08:40

  本文选题:马克思 切入点:社会和谐 出处:《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纵观马克思一生的著作,都在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行研究和探索。在马克思看来,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最终目标和归宿。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并随着时代不断创新与发展。在当前这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文章对社会和谐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探究其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分析其内涵和特征,这些具体内容都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质,准确而系统地把握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价值。
[Abstract]:Marx's thought of social harmon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theory and a basic feature of the future communist society. In Marx's view, the realization of communism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is also the ultimate goal and destination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Marx's idea of social harmony emerged under certain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continued to innovate and develop with the times. In the current complex and changeab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Marx's thought of social harmon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hese concrete contents are helpful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Marxist theory, accurately and systematically grasp Marx's idea of social harmony,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Give full play to its great value in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学位授予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A81;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勤;妥协:实现和谐的途径[J];新视野;2004年06期

2 李杰;;以科学发展谋求社会和谐[J];群众;2005年11期

3 玉芝;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解决的几个问题[J];先锋队;2005年08期

4 吴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动态的和谐[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06期

5 陈慧;传统“和谐”思想的现代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小勇;张厚军;;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以往和谐思想的超越[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雷晓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教育和谐发展[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1期

8 ;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 和平发展[J];财经界;2006年05期

9 ;谋求和谐看浙江[J];今日浙江;2006年18期

10 张炳照;;和谐·世界观·方法论——“和谐”的哲学解读[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吉富;;代价与和谐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韩美群;;“和谐”范畴的多维考证[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郑宏剑;;分析电信行业和谐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庄炳建;;走自主和谐发展之路 育自主和谐发展之才[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5 ;绿色铁路 和谐发展[A];铁路“十一五”环保成果汇编[C];2012年

6 张巧云;;树立科学发展观 促进湖南城乡和谐发展[A];湖南省领导科学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岩芳;;学科间的和谐与教师成长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8 寇焕杰;;校园和谐与教师发展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9 靳晓理;;论和谐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陈如;;构建“和谐人生”的思考[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东台中学 章丽彬;和谐教育——一种新的教育追求[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6年

2 吕志强;在辩证处理矛盾中构建和谐农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3 李振中;外贸企业发展的二十二个和谐理念[N];国际商报;2007年

4 秦洪湖;和谐之声[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5 ;放眼青城满目春 和谐发展气象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6 王义桅;和谐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N];解放日报;2007年

7 周伟(作者为鹤城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方位打造和谐企业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N];齐齐哈尔日报;2006年

8 王煌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企业[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胡雪城 (作者单位:孝感市委宣传部理论科);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之浅议[N];孝感日报;2007年

10 马信芳;深圳和谐发展指数居41城市之首[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衡;人水关系和谐调控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聂仲秋;城乡结合部和谐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王秀成;和谐教育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5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潘海生;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肖映胜;“和谐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许华;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婧媛;论和谐社会主体—“和谐人”的塑造[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2 高飞;和谐社会生产方式的五位一体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3 续成林;善治理念下警民和谐关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4 刘欢;人水关系的和谐辨识方法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5 郭唯;区域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理论及支撑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于虹圆;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年

7 张洋;农村社会工作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伟;论和谐教育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车红兰;论“和谐”及其现代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10 刘继东;社会和谐的途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2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592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0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