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共和论”——共和传统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本文选题:政治共和 切入点:社会共和 出处:《哲学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可归入共和传统。马克思认为"政治共和"仅实现了政治国家的解放,由于市民社会内部"私人的等级"的存在,人依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扬弃和超越"政治共和",实现"社会共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人的解放。当社会完成了内部的"社会解放"和外部的"社会的解放",人类共同体将演进到马克思理想中"社会共和国"的应然状态。
[Abstract]:Marx's political philosoph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e Republican tradition. Marx believed that the "political republic" only realized the lib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state,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private hierarchy" in civil society. People still have no real freedom. Only by sublation and transcending "political republic" and realizing "social republic" can we truly realize social and human liberation. When society has completed the internal "social liberation" and the "external" "society" The human community will evolve to the state of social republic in Marx's ideal.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三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编号14XZX005)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由的实证研究”(编号13YJA720003)的资助
【分类号】:A8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敏;;马克思与萨特异化理论之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2 陈立新;阐扬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基本视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戴兆国;马克思伦理精神的现代性审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余在海;张传开;;实践范畴在当代中国的深化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史娜;;从批判国家主义的视角重述马克思人的概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石统文;金兰芬;;鲁滨孙·克鲁索双重身份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9 陶富源;钱亚琴;;和谐社会建构与人的全面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王屹;;赫索格的心路历程探析[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韩庆祥;张艳涛;;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形态、学术形态、政治形态及其历史命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陈其荣;;唯科学主义:基本特征、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马存利;;生态文明与生态治理的法哲学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石冬梅;许月明;;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中的城乡发展关系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中的主体性问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邴正;;哲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论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及其理论创新[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9 刘朝峰;;人情关系“货币化”与社会资本的酿造——以温州为例的考察[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吴易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3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闫薇;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命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构”、“辩护”和“修正”[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新宇;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虚无主义的超越[D];吉林大学;2011年
7 尹峻;国家与革命:黑格尔与马克思关系的历史性解答[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瑜;西方发展观研究:理论探微·殊异甄析·启迪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法运;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许丽;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历史批评的转型[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峰;犯罪未成年人的人格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苏虹;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坚冰;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荣建;“否定的辩证法”核心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颜秉玺;马克思劳动观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俊峰;;论马克思的两种政治观[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李元书,刘昌雄;社会政治参与的动因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7年01期
3 胡为雄;;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02期
4 里平;先胜;;社会主义国家是非政治国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2期
5 刘俊祥;;马克思以人为本政治思想的历史形成[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2期
6 施惠玲;;从现代性到理想性:马克思政治思想的张力[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韦顺国;;马克思政治发展观的“三重现实维度”[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庞超;;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的科学意蕴及其时代价值[J];理论导刊;2013年10期
9 刘俊祥;;马克思政治起源思想的黑格尔主义来源及其早期论述[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栾亚丽;宋严;;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构想——兼析“政治终结”过程中的民主模式[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侯才;马克思的后政治民主模式及其实践[N];学习时报;2004年
2 李淑梅 南开大学哲学系;马克思对卢格的批判与社会政治哲学的构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晓欧;马克思政治发展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艳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合作[D];南昌大学;2010年
3 汪赛;从共同体视角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5 李怡佩;马克思政治哲学视域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D];河南科技大学;2014年
6 郭子巍;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石曲;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立进;邓小平稳定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3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0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