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同人如何相异化——遵循马克思的思想脉络

发布时间:2018-03-21 04:34

  本文选题:异化劳动 切入点:异化逻辑 出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因为人对自身的任何关系都通过人对他人的关系得到实现和表现,所以劳动异化能够过渡到人同人相异化、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手稿》异化劳动的前三个规定与第四个规定——"人同人相异化",与《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和社会联系异化,都遵从同一个异化逻辑。异化的主体既可以是"孤立人",也可以是两人或多人关系及其承载物。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阐释交往异化、社会联系异化的根源性概念。"社会联系异化"比"交往异化"能更准确地概括《穆勒评注》的主题。
[Abstract]:Because any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himself is realized and expressed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others, labor alienation can be transferred to alienation with human beings. Alien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aliena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 The first three regulations of alienating labor and the fourth stipulation, "alienation of man with man", and aliena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connection in the commentary of Muller, Both follow the same logic of alienation. The subject of alienation can be either "isolated person" or "two or more persons" and their bearing material. Alienated labor and private property are 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 alienation. "alienation of social connection" is more accurate than "alienation of communication" to generalize the theme of Muller's commentary.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A8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正东;;马克思《穆勒评注》的思想史地位[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2 韩立新;;《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J];现代哲学;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智;;“异化劳动”理论浅探[J];世纪桥;2007年07期

2 刘钒;;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解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理论界;2007年10期

3 司永慧;;从马克思“异化劳动”透析人的本质的复归[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4 张宗;;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研究[J];兰州学刊;2008年S1期

5 邓晓臻;温立武;;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的本体论建构意义[J];探索;2008年02期

6 郭睿;;浅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6期

7 王智敏;;从马克思对异化劳动批判看他的人文关怀思想[J];网络财富;2009年06期

8 舒玲;;浅析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熊敏;;试论社会主义与异化[J];经营管理者;2009年23期

10 易顺;张万强;;异化劳动·共产主义·人的自由[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孔润年;;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伦理学意义[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2 戴生岐;;从异化劳动到实践: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孕育和形成[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3 周树智;;异化劳动论是马克思哲学诞生的重大标志——兼评黄楠森先生对马克思异化劳动论的否定[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4 赵润琦;;劳动与异化劳动[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5 肖恩·塞尔斯;高雯君;;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杨文极;;“异化劳动”与“以人为本”——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7 张莉;;异化劳动与休闲关系的探析——基于对富士康跳楼事件的思考[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8 张卫霞;;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及审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札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王善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再认识[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陈学明;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劳动”[N];文汇报;2006年

2 李惠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产权[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青;马列劳动思想及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成竹;论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及其运思方式[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佳灵;论马克思异化劳动学说及其当代意义[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3 熊小果;论异化劳动和劳动解放[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4 戚青丽;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张韵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的消费主义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单伟;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现代性批判的先导[D];山东大学;2007年

7 李刚;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D];吉林大学;2005年

8 田蓉;关于文化异化问题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江优优;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法哲学批判[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10 刘谦;异化劳动学说与剩余价值理论的辩证统一[D];河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2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42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