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自然法:错误的联姻

发布时间:2018-03-28 22:01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法学 切入点:自然法 出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年02期


【摘要】:在重新发现马克思的伦理基础的过程中,当代学者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法学流派,以二元论的观点区分了应然意义上的法律和实然意义上的法律,并建立了评价法律的价值尺度。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通过唯物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视角,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的类似之处。然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在法的本质、法律的流变和个人权利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而且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还包含着法律实证主义的一面。这种双重面相表明,马克思主义法学与自然法理论并不契合。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rediscovering Marx's ethical foundation, contemporary scholars try to establish Marxist natural law theory, which is a school of law with a long histo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dualism, this paper distinguishes the law in the sense of necessity from the law in the sense of reality, and establishes the value criterion of evaluating the law. In the classical Marxist theory, through two perspectives of materialism and rationalism,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natural law can be found.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natural law in terms of the nature of law, the evolution of law and individual rights. Moreover, Marxist legal theory also contains the side of legal positivism, which shows that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natural law theory do not agree with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厦门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长基金创新团队课题“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1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9.1;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郁忠民;;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反思[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2期

2 吴世宦;;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存在与发展——兼与郁忠民同志商榷[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9年04期

3 樊晓磊;;马克思主义法学正义观的多元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4 林永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辨义——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意义[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6期

5 宋菁;;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成果及发展展望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6 林国强;;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7 陈晓华;汪保康;;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中国化[J];前沿;2012年18期

8 王尧德;;谈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1991年03期

9 孙国华,朱力宇;论毛泽东法律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独创性的丰富和发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10 ;坚持法的阶级性[J];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文伯屏;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现代化做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蒲敏慧;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探索[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龚磊;马克思主义法学视域下企业的若干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8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678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