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谐思想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本文选题:孙中山 + 和谐思想 ; 参考:《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孙中山和谐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如何拯救中国、建设中国、强大中国已成为有识之士不断的追寻和探索。政治上,清王朝封建统治腐朽没落,列强蚕食、军阀割据,起义战争此起彼伏,秩序混乱、政权崩溃。经济上,封建地主经济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并显示了一定的力量,经济模式的转变已经启动。文化上,西方文明已涤荡中国,同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碰撞,文化争锋已成为时代诉求。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已无立锥之地,社会矛盾尖锐,问题十分突出。孙中山和谐思想正是对中国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本文从历史背景进行考量,洞悉其传统和谐思想之源,分析源于西方进步思想的出处,求证了孙中山和谐思想产生的必然。概括了孙中山和谐思想的内容,指出了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也辩证指出孙中山和谐思想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孙中山和谐思想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政治上,孙中山分析专制政治的矛盾根源,主张建立均权的和谐政治,从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五权分立”到“权能分治”的民主,从政党政治的轮流执政到阶级“调和”,无不贯穿着均衡和谐的思想。经济上,孙中山针对生产力落后,经济无序发展,资本运营畸形,土地兼并严重等问题,主张“均富”的经济和谐,设计了“实业计划“和谐有序的发展战略,“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使生产力要素能够和谐高效的按经济规律运行,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上,针对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何为新时代主流的问题上,,主张兼收并蓄、融合出新,提倡和谐的新文化、新文明。社会上,针对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发展紊乱等问题,提出了保障社会民生,建设生态环境的大同和谐社会模式。 孙中山的和谐思想是中国和谐思想史发展的新里程,对中国作出了积极的历史贡献,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对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end of the 19 th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 th century.Imperialism set off a frenzy to divide the world, and China became a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society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and perils.How to save China, build China, strong China has become a man of insight to pursue and explore.Politically, the feudal rule of the Qing Dynasty decayed, the powers encroached, the warlords separated, the uprisings rose one after another, the order was chaotic, and the regime collapsed.Economically, the feudal landlord economy has seriously constrained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capitalist economy has developed initially, and has shown certain strength,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model has already started.In culture,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has swept over China, has had a strong collis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ultural contention has become the demand of the times.In the society, the masses are in the heat, hunger and cold have no plac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re sharp, the problem is very prominent.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 came into being on the basis of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principal contradiction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of Sun Zhongshan's traditional harmonious thought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origin of the western progressive thought, and proves the necessity of 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oday, and dialectically points out the age limitation and class limitation of 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ideology involves four aspects: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society.Politically, Sun Zhongshan analyzed the root causes of the contradictions in autocratic politics, and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armonious politics of equal power,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five powers separate" to "power divided" democracy, from the rotation of party politics to class "reconciliation".All run through the thought of balance and harmony.Economical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backward productivity, disorder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bnormal capital operation and serious land annexation, Sun Zhongshan advocated the economic harmony of "even rich", and designed a harmoni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industrial plan"."controlling capital" and "average land right" make the factors of productive forces run harmoniously and efficiently according to economic law, thus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Culturally, in view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s, what is the mainstream of the new era, we advocate the integration of new, harmonious new culture and new civilization.In the societ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people's living difficult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sord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harmonious society model to protec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buil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un Zhongshan's harmonious thought is a new mile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a's harmonious thought, which has made positiv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China,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modern society, and still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It still has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harmonious politics, harmonious economy, harmonious culture and harmonious society.
【学位授予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梓博;;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对生态文明的启示[J];世纪桥;2011年11期
2 桂署钦;赵金和;;中外和谐发展教育思想及对大学教育的启示[J];传承;2009年12期
3 白立强;论中国特色的和谐发展观[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杨红岩;扬长补短 和谐发展[J];求是;2004年24期
5 张永光,李建权;浅论和谐社会的建设[J];理论探索;2005年02期
6 刘志山;和谐发展与真善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7 武善彩;毛泽东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评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3期
8 王冬令,王磊;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理论学习;2005年05期
9 龙新媚;完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张才国;和谐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J];科学社会主义;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军;;市场营销原理对国有文博院馆和谐发展的启示[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2 杨喜军;刘彦;;注重学生两种精神的和谐发展[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漆永新;;作和谐发展的促进派[A];推进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C];2005年
4 陈光亚;;序[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成辉;;调节职工心理和谐 促进站段和谐发展[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6 徐海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文化[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7 李中华;;深化创新型乡镇建设 促进地区科学和谐发展[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8 黄兰香;;携手同行 和谐发展 合力建设环洞庭湖生态核心功能区[A];洞庭湖发展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9 贺青山;;积极开展引智扶贫 为统筹城乡和谐发展服务[A];引进国外智力研究论文选编(2007年—2009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C];2009年
10 郭加利;于钦明;;创新高校学生工作 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建勇;更加理性看待市情 更加注重民生 更加务求实效 更加振奋精神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N];承德日报;2007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东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N];光明日报;2004年
3 包随义;建设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N];中国民航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郭启林 章利军;让文化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N];中国冶金报;2005年
5 程洪柱 张瑞平;为着社会的和谐发展[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5年
6 侯远长;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赵俊武 刘艳玲 陆俊旭;胸中拥丘壑 动静皆风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记者 殷尚清;临泽农村改革促和谐发展[N];甘肃日报;2006年
9 李静;我省电信移动确立战略伙伴关系[N];贵州政协报;2006年
10 通讯员 程文国 孙崇政 曹江波;城固博望镇抓“四村建设”促和谐发展[N];汉中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红;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周小毛;和谐稳定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曹健华;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罗湘明;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杨俊辉;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消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董树彬;当代中国和谐政党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周云红;美国、德国和瑞典的社会政策建设及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成小夏;关于毛泽东邓小平和谐政治关系理论研究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倩;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姚淑娟;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私法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10年
5 曾秋旭;论和谐行政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治勇;论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建设[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桂兰;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少数民族发展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世昌;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鹏;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8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68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