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完整定义——基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文本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21 14:04

  本文选题:恩格斯 + 空想社会主义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07期


【摘要】: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视域的考察,实则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何以体现等问题,从而完整定义了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内核。以"科学性"克服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出场的思想前提;作为理论基础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可能性根基;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的揭示,是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Abstract]:In Socialism from the Air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Engels answered the question of why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s necessary, how it is possible, and how it can be embodied by examining the horizon of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us, the scientific cor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s completely defined. To overcome the "utopian nature" of utopian socialism by "science" is the ideological premise of the appearan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and the scientific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theory of surplus value,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possibility foundation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The revelation of the inevitability and reality of socialism replacing capitalism is a concentrated embodiment of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A81;D0-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耀桐;;也谈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作用问题[J];科社研究;1984年05期

2 朱宗炎;恩格斯对劳动价值学说的贡献──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J];安徽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3 蔡永飞;;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基于非剩余价值学说视角[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郝孚逸;;注重剩余价值学说的“人本学”底蕴——七谈与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5 陈光林;董建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与异化概念[J];东岳论丛;1984年03期

6 程明华;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2期

7 李尧唐;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离不开剩余价值的发现[J];党校科研信息;1991年Z1期

8 时珍;马克思使用价值理论钩沉[J];北京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9 吴慧颖;马克思第二大发现究竟是什么[J];求索;1992年05期

10 杨圣明;;评强加给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些不实之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阎增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刘彬;描述一个有故事的马克思[N];光明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于沛;唯物史观: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N];人民日报;2013年

3 李准;整体把握 与时俱进[N];文艺报;2010年

4 《求是》杂志课题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N];解放日报;2000年



本文编号:1782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82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7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