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诠释

发布时间:2018-04-21 18:38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 科学发展观 ; 参考:《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对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和人的未来等问题所作的系统论述是其主要内容。人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当代诠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她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条件。 本文运用文献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学习思考的结果。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此问题的背景、意义和与此问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并对此问题研究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如人学、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人为本等,以使读者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及本论文的研究课题产生一个总体的了解。 第二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阐述了其形成的客观条件、主观原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等。这一部分是我在研读大量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总结,同时也为下一部分的研究提供理论前提。 第三部分为了阐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当代诠释,先对发展观的内涵和演变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进行了分析,说明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着重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 第四部分要说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关系。研究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在联系,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指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Abstract]: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which is very rich in content, in which the origin of human beings,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 the value of human beings, The systematic discussion of human status and future is its main content. 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being. Marxist theory of humanism realized the unity of science and revolution, and developed with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From the view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humanism is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which inherits and develops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The study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oriented is helpful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and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thinking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method of unifying history and logic, and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In order to make readers have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Marxist humanism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interpret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the study, such as human studies,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people-oriented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expounds the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its formation, subjective reasons, the basic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This part is a summary of my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a large number of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the next part of the study. In the third part, in order to expound that the human-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s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beings, the connot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the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concept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first, and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scientific view of development is explained. It is pointed out emphatically that people-oriented is the essence and core of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The fourth part i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oriente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Marxist theory of humanis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of people-oriented and the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being, and combines the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with the concrete reality of our count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of human studies, 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A8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新民;;浅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J];西安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2 祝黄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5期

3 张丽莉;;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4 蒋成贵;;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视域下的以人为本探析[J];传承;2011年20期

5 许兰菊;;科学发展观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社科纵横;2010年11期

6 祁程;;“以人为本”理念的历史与现实审视[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李炳林;;“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历史选择及其基本问题[J];唐都学刊;2011年03期

8 王芳;吴德波;;马克思论人的本质及对科学发展观的启示[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9 李恒川;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人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程伟礼;;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明堂;;试论科学发展观人本维度[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2 涂亚峰;;以人为本,,求是创新——全国第八届人学理论研讨会综述[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宋德勇;;关于当前我国人学理论研究的一点思考[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4 陈志尚;;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学理论建设[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春;;科学发展观内蕴人的全面发展[A];人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基本观点研究”子课题研究[C];2007年

6 宋德勇;;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7 辛世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俊科;逯维娜;;试论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9 周雪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现[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10 刘海年;;关于“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N];战士报;2005年

2 贺祥林;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4年

3 ;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N];经济日报;2004年

4 刘世佳;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课题[N];黑龙江日报;2005年

5 黄林华;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促进发展的方法论[N];泰州日报;2005年

6 于青山;贯彻科学发展观需正确把握四个关系[N];新华日报;2006年

7 文化部党组书记 副部长 于幼军;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赵斌;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思考[N];学习时报;2004年

9 宁夏党校写作组邋执笔 狄国忠;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N];宁夏日报;2008年

10 嘉宾 虞云耀(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报记者 倪迅;科学发展观是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曙光;以人为本“元”论[D];武汉大学;2010年

3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5 潘玉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人学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文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玉\

本文编号:1783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akesizhuyiyanjiu/1783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1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